青年守“沪”|离病毒最近的地方,95后志愿者说:年轻人不去,谁去?
2022-04-03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丁文佳

“八个小时没喝水没休息,我们这个小组处理了2000份左右的采样品。”从晚上9点到第二天早上5点,三名来自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95后青年员工段子龙、张乐瑜、刘睿辉一整晚都坚守在浦东之江医学检验所。

这次作为PCR检测辅助志愿者,平时朝九晚五的他们第一次在深夜灯火通明的实验室里,与病毒传播争抢时间。他们在核酸提取区志愿服务,用专业技能提取样品中的核酸,可以说是整个检测过程中最危险的区域,他们青春无畏,与病毒赛跑、与时间赛跑。

从左至右:张乐瑜、段子龙、刘睿辉

 到最危险的区域去 

 与病毒连夜赛跑 

PCR技术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目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核心技术,随着疫情变化,PCR实验室检验人员的需求激增。

3月27日,落实市防控办要求,为积极助力本市新冠核酸检测任务顺利开展,团市委、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协助市经信委开展核酸检测机构辅助志愿者招募,第一时间通过“青春上海”微信发布招募公告,得到了热烈响应,2日内报名人数达3000余人,其中有医护、生物医药等相关专业背景的800余人,目前多名志愿者已经匹配上岗或正在对接匹配。出生于96年的张乐瑜看到公司推送的链接后立马报名,她说:“每个时代的年轻人有自己的时代任务,抗击新冠疫情就是我们这批年轻人的时代任务,希望在这个比较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在公司的日常工作中,张乐瑜从事细胞株开发,95年出生的段子龙从事细胞培养,98年出生的刘睿辉从事下游纯化,大家在毕业后直接致力于抗肿瘤药物研发的相关工作“我们自己本身有这方面的知识和技术,相信自己能用技术为抗击疫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张乐瑜每周工作的百分之八十时间都在实验室里,因此对于核酸检测实验里的机器也能迅速上手,只是需要在实验里穿“大白”还是第一次,“穿‘大白’的步骤很复杂,穿起来有点手忙脚乱,穿上后也会觉得有些不自在,与以往的工作感觉完全不同。” 张乐瑜说。

段子龙介绍,在岗前培训中了解到整个PCR检测过程以区域模块化协调工作,一共有四区,一区是样品准备区;二区是核酸提取区,即把样品中的核酸提取出来;三区是扩增区;四区是结果分析区,即阳性样品在这里被确认。

来到PCR检测二区,这里需要时刻提防自己不被感染的同时,还要警惕样品间交叉污染。”段子龙表示,第一天上岗就在核酸提取区域,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病毒还是有些紧张的,“我住的小区封控过十多天,深刻体会了新冠疫情对大家生活造成的影响,希望自己投入PCR检测辅助志愿服务,为疫情早点结束尽一份力。”

 连轴转重复操作 

 在负压中保持高度专注 

“连轴转了8个小时,因为重复操作移液枪,手臂不是一般的酸痛。” 

经历了实战上岗,刘睿辉对PCR检测工作有了明确的认识,他们一晚上完成了2000份样品检测,其中一些是单独采集,一些是混采,因此工作量非常大,而整个机构一天需要完成近三万份的总量。在成为PCR检测辅助志愿者之前,刘睿辉就对PCR检测过程充满了求知欲,“网上讲解视频有很多,理论知识也很容易找到,但我更想到一线来体验一下实际操作过程。”

当天二区内共有5名工作人员,除了PCR检测辅助志愿者三人外,还有两位专业的从业人员。刘睿辉表示,PCR检测属于流水线工作,一环套一环,每个人都需要做好自己手头的工作,才能使整个流程效率最大化。“如果一个人出错,可能就会影响进程,比较考验团队配合,好歹我们三个来自同一个公司,配合下来是非常默契娴熟的。”这是他们的第一次上岗,接下去还会持续服务好几天。

二区作为核酸提取区,为了防止病毒造成室外污染,因此这个区域是负压环境,长期在密不透风的环境中高强度工作,身体很难承受。张乐瑜表示,一线抗疫人员每天的工作很疲惫,工作内容也很枯燥,但他们始终如一地保持着高度专注,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就算已经过了轮岗时间,也会再三确保样品号正确无误。

刘睿辉告诉记者,在最后的扫尾工作中,他们需要挑选出所有的阳性样品,“我一想到到了白天,那些被通知自己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的人们的心情,我就觉得这份工作真的马虎不得。”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丁文佳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