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守沪|学校就是这些孩子在上海的家!特殊时期这些高中生这样学习生活
2022-04-06 青年

学生们往返于教学区与生活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早上7点15分,国权路384号生活区门口,复旦大学附属中学127名学生排好队,在老师与保安的护送下穿过马路,定向到达对面的国权路383号教学区,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这些是复旦附中西藏班的学生,本市中小学转为线上教学后,他们没法回家,于是在学校和老师的保障下,学校就成了这些孩子在上海的家。

对于学业任务繁重的高中生来说,完成高强度的线上学习是现阶段的日常操作。然而,由于这些学生所在班级和所上科目都不尽相同,课程的授课方式也根据科目分为集中课、走班课等不同形式,要在短时间里梳理各个同学共计上百张的个性化课表,组织学生们在有限的资源内开展线上教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明确自己每天的线上学习安排,复旦附中组织各学科任教教师进行线上教学的安排,加班加点汇总整理所有学生的课表,并依据每个人的情况,安排他们前往机房或配有特定线上教学设备的教室进行学习。一人一表,学生们每天会按时前往自己的上课地点;每天也会有值班老师对照课表,查看是否有上错了课的“小迷糊”。随着线上教学渐入正轨,师生们也适应了目前的教学方式。

目前,体育课是唯一一门这些学生在封闭管理期间开展的线下课程。在夏浔老师的体育专项课上,学生们仍会根据平时选择的专项,比如足球、篮球、乒乓球等,开展相应训练,在运动中缓解学业压力和焦虑情绪。“我非常珍惜体育课,到室外和大家一起跑跑步,酣畅淋漓的运动过后总会有种轻松的感觉,回到教室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高三学生扎西措姆说。在谈到近期的学习感受时,她说,目前的生活状态与平时差不多,自己的学习节奏也基本没有变。

主题班会课上观看大师剧

除了有序开展线上教学,安排丰富线下活动,老师们也非常注重孩子们在校期间的心理调试。高三年级班主任王岚专门组织召开主题班会,科普疫情防控知识,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第一时间给予引导,帮助同学们静心复习备考;高二年级朱旻峰老师在线下班会课上,对学生开展疫情心理疏导,并组织学生进行抗疫主题板报设计活动;高一的陈坤坤老师还与学生们一起上课、打球,孩子们见到他也是无话不谈,“家人不在身边,我们相当于是半个监护人。”陈坤坤说。

除此之外,学校还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们每天都能有时间与家长进行通话沟通,缓解他们的思乡之情。班主任们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组织学生骨干在公共空间白板布置“心灵花园”专栏,周末组织学生集体观看《种子精神》、《陈望道》、《马相伯》等大师剧。而来自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学长们也“云”走进校园,为学生们带来了“交流促成长,携手共进步,一起向未来”线上主题交流活动。“在这样特殊的时期,优秀学长的经验分享对我有了极大的激励。”高一年级洛桑德吉同学说。

据介绍,在封闭管理期间,近40名物业、食堂和保安人员留校工作。食堂的一日三餐注重营养搭配,还根据学生的口味特别进行调整;保洁人员每天对教室、机房、公共空间等进行消毒,保安人员守好校门,在学生用餐时间组成虚拟通道,确保学生们做好防护措施、不接触外来人员;校医王斌遇更是承担了负责组织留校师生每周核酸检测、抗原检测的任务,确保校园清洁师生安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