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岛方舱医院首批116名患者治愈出院
2022-04-0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通讯员 范立 

“出舱啦!”4月6日晚上8点50分,在夜幕中,长兴岛方舱医院首批116名患者陆续出院,他们拎着行李,搭乘属地派来的车辆回家。大家激动地说:“终于可以回家了,在这里治疗了这么多天,非常感谢医务人员的精心照顾和付出!”

 ◆ 首批患者终于要回家了 ◆ 

新华医院崇明分院陈海群是首批入驻长兴岛方舱医院的领队,他告诉记者,这次出舱的患者全部来自他们医院管理的1号楼,均为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患者需连续两次核酸检测为阴性,间隔时间为24小时以上,才准予出院。离院后,他们还须进行7天居家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如果家庭不具备隔离条件,则由政府统一安排至集中隔离点进行隔离观察。

长兴岛方舱医院1号楼拥有1000多张床位,治疗团队由新华医院崇明分院150名医务人员组成。自3月26日投入使用以来,目前总共接收了900多位患者。为了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医疗队成立了中医组,配置了经验丰富的医师和护士,为患者制定中医治疗方案,开展中医保健宣教指导,并与西医组、康复组一起为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大部分人接受治疗或观察10天左右,核酸检测转阴后就可以回家了。这几日,符合出院标准的患者将陆续分批出院。”陈海群说。

据了解,长兴岛方舱医院分1、2、3号楼,共有床位4400多张,入驻了新华医院总院、上海市中医医院、新华医院崇明分院三家医疗团队。整个进驻长兴方舱医院的医疗团队成员构成全面,全方位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为他们的早日康复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在过去的一周时间里,医疗团队还积极探索出网格化“医患共治”模式——以4个人为一个单位,并选出网格长,多个网格区域组成片区,每个楼层选出一名楼长。据介绍,方舱的患者不仅需要医疗上的保障,还需要心理疏导、健康观察等人文关怀。在医护力量、保洁、后勤人员力量相对有限的情况下,这一模式可以延伸服务触角,确保患者得到全方位的保障。”

据了解,目前崇明设立的各方舱医院均已建设完成陆续投入使用,床位数达到6500余张,将为配合全市新冠患者转运收治提供保障。

 ◆ 复兴馆方舱设立“方言翻译小组” ◆ 

经过星夜赶工,位于崇明花博园区的复兴馆,如今已经被改建成方舱医院。目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与安徽援沪医疗队已经进驻,开始了争分夺秒的病人收治前准备工作。

记者了解到,位于花博园内的复兴馆方舱医院,可容纳床位2700余张,是崇明已启用的收治点中单体规模最大的一个。现场可以看到,在该点位的A、B、C、D4个馆,分别设置了近700张床位,区域划分明确、标识醒目、设施设备一应俱全。收治点负责人新华医院副院长潘曙明介绍,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在花博园存量建筑上改建而来的收治点功能完善,生活区、污染区、医护人员区域设置合理,为患者提供了相对较好的隔离条件。

工程验收交付后,新华医院将及时投入患者收治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由该医院组织的医疗队成员已经相继抵达点位。该医疗队主要由临床、药学、医院信息、院感等医务人员组成,再加上安徽等地的支援力量,医护人员将达到700人。

来自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钱双双是安徽援沪医疗队的成员。她告诉记者,当时集结的时候时间非常紧张,“总共只用了15分钟,就集结起了60多人。”大家没有任何犹豫,都愿意在这个时候伸出援手,也对战胜疫情很有信心。“我们的初衷就是要把病人服务好,最大的愿望就是回家的时候要把我们的孩子一个不落安安全全地带回家。”安徽援沪医疗队队员周翠梅说。

为了方便安徽援沪医疗队的工作,一支“方言翻译小组”也应运而生。新华医院医疗队队员陈磊和李德老家分别在安徽淮南和宿州,这次就担任起了“翻译”的工作。“因为安徽的医疗队进驻了,可能很多上海方言听不懂,我们主要负责协调沟通的工作。”

开舱进入倒计时,不管来自哪里,大家都在合力梳理着每一处细节,尽最大可能把准备做到周全。“就怕门口分拣好床位后有的病人记不住,我们就给他们一张纸,进来后我们的责任护士就可以很快来安排床位。”安徽援沪医疗队队员潘莉介绍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通讯员 范立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