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守“沪”|这10顶帐篷是他们的家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凌晨3:30,城投集团所属净城环科公司95后团员青年尹畅和队员们从帐篷中起身,洗漱、吃早饭,穿戴防护服、面屏,按照分工安排迅速投入居民区的抗原检测工作中。这10顶帐篷扎进了金山卫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活动室,驻扎在此支援金山卫镇疫情防控工作的区国资系统突击队队员们将抗疫期间的起居生活搬进了帐篷,将“战斗堡垒”建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 10天来以小帐篷为“家” //
每天的防疫工作都是忙碌的,当天抗原发放完毕后,12:00,队员们又收到紧急通知:“下午将开展核酸码上线后的第一次全员核酸检测。”大家立刻通知居民提前把核酸码截屏以及带好身份证。
匆匆吃了几口饭后,尹畅和队员们又化身“大白”赶到核酸检测点位开展工作,有的引导、维护居民之间间隔2米的秩序,并核验居民的核酸码是否正确,有的在现场使用小喇叭告知:“没有核酸码的带好身份证。”
上午自筛,下午核检,时间紧、任务重,队员们一直忙到20:00,队员们耳朵勒疼了,面屏和衣服被汗水及雾气打湿了,腿也酸痛了,防护装备卸下,队员们大汗淋漓地喘着粗气,高强度、高压力、高负荷的工作让大家汗流浃背。“但我们没人会退缩,抗疫一线需要青年,需要认真落实好每一项抗疫工作任务。”尹畅说。
他们住的帐篷不大,一个薄垫子,一条被子,帐篷俨然成了她们第二个“家”。尹畅说:“别看这帐篷小却派上了大用场,比起男队员们睡觉打地铺或在车上,我们睡帐篷已经很幸福了,这段时间我们从不适应到习惯。听到居民对我们一声说谢谢,感到很值得!”
// 防疫一线在哪,党员就在哪 //
“防疫一线在哪里,党员就到哪里,支部就建到哪里。” 其实早在3月17日,金山区国资委党委就在金山卫镇成立了金山区国资系统支援金山卫镇抗疫突击队临时党支部,为防疫支援提供坚实组织保障,并在区国资系统抽调精干力量162人组建支援金山卫镇抗疫突击队。
区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俞曙明收到了带头下沉村居、带队支援金山卫的紧急“军令”,他没有丝毫犹豫,简单收拾好行李,安顿好家中事宜,立刻赶往单位对接了解后续的支援任务。
4月2日晚,当接到支援驻扎金山卫镇志愿服务通知后,俞曙明带队,71名党员干部职工连夜收拾行李从四面八方驻扎进金山卫镇。次日,队员们化身“大白”和“小蓝”,手持抗原试剂,挨家挨户上门为居民送抗原试剂,耐心指导居民如何使用抗原检测试剂,并做好回收登记等工作。当夜,突击队明确人员分组分工,组织队员强化防控工作规范等内容。队员们发挥青年生力军作用,以担当奉献擦亮青春底色。
截至4月9日,突击队共计完成了7次核酸检测、4次抗原检测的志愿服务任务,共计服务群众27万人次。
而驻地筑起的这10顶帐篷,撑起的不仅是防疫保护屏障,还是疫情防控前沿的“暖心房”,更是这支突击队为群众生命质量而努力的信念。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