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线讲述|我65岁了,但我还没老,从“戎装”到“大白”,一定带领队友打赢这一仗
2022-04-13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是万谟彬,作为一名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从医30余年的军人,当看到上海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总队发布的《关于招募上海退役军人抗疫医疗志愿者的公告》后,我再也坐不住了。虽然我已经65岁了,但我还没老。大疫当前,作为退役军人,为抗疫工作出一份力,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我第一时间在网上报名参加退役军人医疗志愿服务队。

几天前,为广泛动员广大退役军人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大仗硬仗,上海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总队迅速行动,发布志愿者招募公告,组织开展“戎耀申城”上海退役军人抗疫志愿服务行动。

集结号吹响不到31个小时,4月8日上午9点,曾经奋战在医护战线的老兵集结奔赴抗疫一线,首批征召的一共35名退役军人组建抗疫医疗志愿服务队。作为退役老兵的我们,闻令而动、向疫而行,脱下戎装披上“大白”,全力投身这场“战疫”。

很荣幸,我被志愿服务队录取了,还因为大家的信任,被选为领队。能够带领队友出征抗疫一线,我特别激动。我们退役军人有一句话,叫“征必召、召必回、战必胜”。再次“出征”,队友们也都热情高涨,对于分配的任务总是争先恐后、不甘落后,踊跃争取到一线去、到方舱去。

4月9日,又是一个全市大面积开展核酸检测的“大日子”,我接到紧急通知,需要立刻带领队伍增援社区核酸采样工作。经过简短培训,我和15名队友分成四组奔赴4个社区,摆开15个核酸采样点。大家立即进入实战状态,很快适应工作、适应角色。队友们对我特别关心,核酸检测工作强度大,他们怕我身体吃不消,让我不要穿防护服亲自动手采集,在旁边指导大家即可。我坚决地说:“既然我来了,就和大家一样,也是一名普通的兵。”

核酸采样过程中,好几位市民看到我隔离衣上“万谟彬”名字时,都很是诧异,特地打量辨认一番。原来,他们之前就认识我,有些还是我的病人,他们亲切称呼我为“万教授”,还要跟我合影留念,真让我有些受宠若惊。

有市民看到我胸前贴着“戎耀申城”标识,就问我标识的意思,我自豪地对他们说:“我们都是退役军人,如今加入上海退役军人抗疫医疗志愿队为大家继续服务。”市民们对我们表达了由衷的敬佩和感激。作为退役军人,作为一名从医30多年的军医,我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更应该展现出过硬的专业素养和优质的服务态度,让市民安心。

我跟战友们一起穿着密不透风的“大白”服,在点位上从18点一直忙碌到凌晨2点,圆满完成当日的采集任务,累计采样6870人次,我也完成采样477人次。

从“戎装”到“大白”,希望我们这支队伍继续坚定扛起退役军人的责任与担当,信念坚定地描绘军人本色,而我也一定要带领队友打赢这一仗!

讲述人:万谟彬

退役军人抗疫医疗志愿服务队领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