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手记丨戴着人工耳蜗,我还是怕睡过头接不到任务通知,都等到半夜才睡
2022-04-15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刘秦春

■ 讲述人:李婉青 上海市奉贤区西渡街道鸿宝二居23岁青年志愿者

我是一个有听力残疾的女孩(佩戴人工耳蜗后可与大家正常沟通交流),也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小就失去父爱,但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如今我长大了,有能力可以回馈社会了。

当我们的家园受到疫情困扰的时候,我想我更应该站出来,和许许多多志愿者一起,用我们的汗水和热血汇聚成一股磅礴之力,共克时限。

▍我们是一支有责任、有担当、有强大战斗力的志愿者先锋队  ▎

3月的春天本应是赏花踏青的好时光,而上海的这波疫情让这个超大城市按下了暂停键。    

我的姑父是一名共产党员志愿者,3月16日,我看见他穿着“大白”在现场又是忙着维护秩序,又是忙着帮助老人登记核酸码,明显需要帮手,我当即对姑父说:“我也想去做志愿者。”

姑父看了我一眼说:“跟我走。”就这样,我在居委登记了信息,也成了一名志愿者,姑父随即把我拉入了他的志愿者先锋群。我一看,已经有30多人了,他们说先锋群就是要勇于冲锋陷阵,勇于挑战。我们是一支有责任、有担当、有强大战斗力的志愿者先锋队。

3月18日,第一次在西渡幼儿园做核酸检测,我被安排做引导人员,第一次穿上“大白”,心里有点激动又有点担心。我想,做志愿者首先要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为居民服务。

当时采取10人一组完成核酸采样的任务,我作为引导员要记住第一个,看好最后一个,保证一个不掉队,也不准有插队。

第一天我们完成了3600多人的核酸采样任务,我看到志愿者背后写了“应急组”“喇叭组”,这些陌生的面孔在一同战斗,我感受到了大家的共同信念,那就是,我们必胜!

随后的两天,我被安排帮助老人登记核酸码,带队的徐令军大哥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由于我们是老小区,老人较多,我们五个人要帮老人身份证录入信息,维持秩序,腿脚不便的还要安排绿色通道优先安排。

几天下来,大家都很熟悉了,由于我年纪较小,大家都叫我小青,我也叫他们大哥大姐。还记得有一天正好是雨天低温,但是脱下防护服的时候,明显大家头发都被汗水浸湿了。

我们在抗疫一线守护我们的家园,为了早点让社区清零,大家一同默默奉献着、战斗着。

“我耳朵不好,怕睡过头接不到通知,都等到半夜才睡”  ▎

从3月28日开始,核酸检测任务通知多在半夜和早上四五点发的,我耳朵不好,怕睡过头接不到通知,我都等到半夜才睡。

我会把早上的闹钟设置在5点,调成振动模式放在枕头底下,醒来后第一时间接龙,生怕错过了任务。

后来,渐渐地年轻志愿者人手不够了,我就换到了扫码的岗位,一边扫码一边喊“请保持2米间距,手机二维码打开”,一天下来,喉咙也有点哑了。

4月了,小区开始为居民配送生活物资。我已经有了固定搭档,就是沈冬清姐姐,我们一起承担了小区4栋楼的物资发放。当发放抗原检测的时候,我们一个人负责登记,一个人负责指导年长的老人如何使用。

有时候我们上午发放物资,下午核酸检测。一天2场仗,好多人都耽误了饭点,但我没有听见一句怨言。我们都知道,拧成一股绳,共同坚持,坚持就是胜利!

印象最深的是4月9日,那天我们早上发放抗原,下午新的核酸码系统上线,我还是扫码。由于是新系统,进度有点慢,大家一边维护秩序,一边安慰居民,让大家保持距离,耐心等待。终于在晚上九点全部完成,并且无差错。也正是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小区连续七天没有阳性感染者,从“封控区”转为“管控区”。

愿山河无恙,奉贤加油!上海加油!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刘秦春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