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手记|思政教师变身临时“小巷总理”,为抗疫出谋划策凝聚人心
2022-04-15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 讲述人:赵程斌 上海市光明中学教师处副主任

我是一名思政教师,工作在黄浦,生活在浦东。原本已经报名参加黄浦志愿者的我,没想到被提前封控在社区,所以就直接报名浦东志愿者了。在这二十多天里,我除了在线上给孩子们授课以外,还参加过各个抗疫志愿者的岗位:一会穿上大白服,呼喊居民按时下楼检测核酸;一会披上红马甲,提醒居民足不出户居家休养;一会裹上小蓝袍,服务居民运输快递搬运果蔬,忙得不亦乐乎。

突然有一天,我接到居委书记的电话,表示社区将成立临时党支部,请我担任副书记一职。我顿时有点受宠若惊,说实话,虽然搬迁过来已经五年了,但是在此之前我连楼栋的分布也不熟悉。书记宽慰说,现在是用人之际,希望我能更好地发挥思政教师的作用,为抗疫工作出谋划策,凝聚人心,传播正能量。有了书记的勉励,我毅然接受了这份新工作。

我所在的社区,共有76个门号,近2500名居民居住于此。在这段时间里,有十多个门号陆陆续续出现了确诊病例。随着病例的增加与封控的延长,部分居民开始产生急躁恐慌的情绪,有些风言风语也逐渐出现在各个社区群里。疫情的蔓延固然可怕,但是及时查漏补缺更为关键。因此在书记的带领下,我与大家一起,进行实地调研,提出了七条改进措施:严格执行足不出户,加强巡逻;楼道、门口快递存放处及时进行消杀;梳理服务岗位,明确职责,各司其职,提高效率;规整楼组群,派驻志愿者入群,保证信息传达的通畅性,传播正能量;加强志愿者自我管理,指导宣传用语,塑造良好形象;联络正规保供渠道,科学引导团购;排摸老弱病残孕等急需关心的人群。

我们通过进一步招募各类志愿者,不断扩充队伍,现已发展至120余人;通过制作确诊楼道分布图,让居民们及时了解社区疫情状况;通过组建“弑疫”突击队(十一社区的谐音),保证每次核酸检测的有序进行;通过安排志愿者驻群,安抚居民情绪,引导不传谣不信谣,并且发动居民群策群力,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

针对防疫物资紧缺的问题,社区居民自发举行了募捐活动,在短短3个小时内,募集资金4.7万元,以购买消毒用品,便于对楼道进行及时消杀;针对生活基本用品的保供问题,大家也通过挖掘自身资源,联系正规的渠道,为社区长期提供平价食品;针对社区内的老弱病残孕等群体,居民们进行爱心接力,第一时间传递突发信息,及时上门关心救治。

社区工作虽然辛苦,但是我感受到了邻里之间的浓浓温情,更发现了许多平凡且伟大的居民。比如一个冲在最前线的退伍军人,他总是抢着扛起最累最脏的活,为了楼道消杀,曾经一天跑了350层楼。他说:“军人,骨子里的东西就是责任与忠诚。退伍不褪色,脱下军服还是兵。”有一个被困在社区的装修队长,这个社区本不是他家,但在疫情期间,他早已把这里当自己家了,他说:“突击队一定要算我一个,我什么苦都能吃,既来之则安之,与大家并肩作战。”有一个负责配药的程序员,利用自己的编程技能设计软件,帮助社区300多户居民登记配药,常常忙得废寝忘食。还有许许多多可爱的楼长、块长、团长们,正因为有了大家的同舟共济,才会使我们的社区早日渡过难关。

当然,我们也曾遭遇过误解与质疑,不少志愿者因为受了委屈而彷徨伤心。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就会发挥自己思政工作的长处,与他们相约在线上谈心与开导,相互鼓励,共克时艰。

百姓社区百姓建,人民城市人民建。城市社区的发展为了居民,必然也要依靠居民,最后的发展成果由居民们共享。社区工作,绝不是居委一家的事,而是每家每户大家的事。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一场人民战争,关系到每一位百姓的健康安全,需要每一位居民的全情参与、积极配合。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重新拥有一个充满活力的美丽城市。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