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舱记“疫”|在方舱认识了一群人,感受了一种温度
2022-04-2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上海淮剧团95后员工小鑫4月7日入住方舱医院,在那里度过了11天特殊时光。这是一个疗愈的过程,也是逐步摆脱焦虑,找回信心的过程。在方舱,她认识了一群人,感受了一种温度,对这座城市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已经康复回家的小鑫向青年报记者讲述了她在方舱的日日夜夜。

讲述者:小鑫,上海淮剧团95后员工

  在方舱吃到最喜爱的腐乳烧肉  

我是4月6日接到通知说核酸异常,4月7日就被接进了方舱医院。我平时一个人住,虽然和父母离得不远,但我们确实已经很久没有见面了。听说我感染了,还要去方舱,他们都很着急,我自己也很焦虑,不知道那里究竟会怎么样。

我们是那家方舱医院的第一批入住者,一间三个人住,虽然设施说不上非常齐备,睡的也是行军床,但整体的环境比想象中要好。

这里的“大白”都很负责任。因为现在是春天,我的哮喘又频繁发作了,带到方舱的药不多,我把这个情况和“大白”反映,他们相当重视,第二天就给我送来了治哮喘的药,叮嘱我准时服用。他们的工作做得很细致,治疗新冠的中药汤剂还针对无症状感染者、轻微症状感染者和预防感染者分为三种,对每一个入住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这种周到的安排,让我一下子就放松下来。

一日三餐吃得也很好,完全不用操心。早餐有面包和酸奶,中餐和午餐都是两荤两素,我还吃到了我最喜欢的腐乳烧肉,味道一点不比我做得差,后面几天还吃到了鱼虾,三餐顿顿有水果。

吃得安心,服务也周到,这让我很快坚定了好好康复,尽早出舱的信心。我每天都要和父母视频,他们看到我的状态,也放下了心,觉得方舱医院真的没那么可怕。

  在方舱当“层长”,与很多人成为朋友  

我在4月7日进方舱的时候帮助了一个阿姨用手机录入住院信息,大家都觉得这个小姑娘还挺热心,就推荐我当了这家方舱医院的“层长”。我们这层有将近30个感染者。我的工作就是每天挨家挨户敲门叫大家出来领饭。还有就是大家需要什么东西,我先登记好,再去和方舱医院的负责人沟通。其实在入舱前,我在小区里做过很多团购,在方舱感觉和团购也差不多。

方舱医院里大家关系都很融洽。我两个室友都是沪漂一族,在沪打工很不容易,又染上了病毒住进了方舱,她们一开始情绪也不是很稳定,我们三个就经常在一起聊聊天,聊聊自己的过去,也聊聊对未来的期许。渐渐大家都熟悉了,总是相互开导鼓劲打气。

也不都是我这个“层长”在照顾大家,后来一些热心的阿姨也会来敲门喊我们吃饭。后来很多入舱者其实都开始做志愿者了,男的负责给每层送饭,女的关心大家的生活。一有什么生活物资发下来,我们都第一时间给外地来沪务工者使用,他们一个人在上海打拼很不容易,应该多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很快大家都成了好朋友,以至于出舱的那一天,都还恋恋不舍。有的人我加了微信,以后我们还会经常联系的。

在方舱医院感受到这种温暖的氛围,同时我所在的上海淮剧团的领导和同事也纷纷来关心鼓励我,我觉得自己并不孤单,不是我一个人在与病毒斗争,而是一群人。胜利的曙光很快就会出现。

  放弃幻想,专心治疗,早日“出舱”  

说到给新入住方舱的市民的建议,我觉得首要的就是放弃幻想,专心治疗。我在刚入住方舱的时候还幻想着自己是假阳,后来我发现自己的味觉和嗅觉都丧失了,我才知道问题有点严重,所以积极配合治疗,按时吃药,保持心态放松,争取早日出舱。

虽然方舱医院会提供基本的生活物资,但我觉得入舱前还是要多准备一些个人化的用品,包括拖鞋和水壶之类,以备不时之需。

还有就是要相信“大白”,他们都是一些具有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人,如果在方舱有什么困难和要求,可以第一时间向“大白”提出,他们会尽最大努力帮助解决。

一些室友陆续“出舱”了,这让我看到了希望。4月18日我也走出了方舱医院,回归日常的生活。在方舱医院我住了11天,时间不算短。也就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我认识了一群人,感受了一种温暖氛围,对我们这座城市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