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抗疫献一计|复旦教授编写“疫情简报”,让小区居民安心齐心
2022-04-2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目前小区转运共26位,返回10位,临时封控楼道涉及13栋”,“今日小区志愿者配送团购物资时间为……”这是五角场街道国权北居民区同济欣苑小区每日发布的疫情简报,自4月11日第一期推出以来没有停歇,内容涉及疫情动态、今日信息、重要提示、外出就医指南、团购管理等。

简报制作者李志青是小区居民,也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环境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从最初自制的纯文字PDF版,到了现在由同楼栋的B站年轻人加盟、为疫情简报做出一目了然的长图版,李志青看到的是,小区居民对于疫情信息的焦虑正在放下,大家也因此更加懂得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精神内涵。

讲述人:李志青,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环境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初衷是降低信息不畅带来的焦虑  

4月1日,浦西进入全域封控状态,宅在家里,网上信息很多,但突然对很多近在咫尺的身边事却一无所知,我不知道我的小区正在发生什么,小区里有没有确诊病例等也是一头雾水。

当我所在小区20个多层楼栋相继有13个楼栋出现阳性感染者,2位居委干部和4位物业工作人员先后“中招”时,一位小区居民发出“抗疫倡议书”时,我强烈意识到,必须要发动居民进行自救了。

信息不通畅是最让人焦虑不安的,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一个覆盖小区居民的沟通网络。我提出建议,在20个楼栋各自建立一个微信群,由一位年轻人做群主,协助楼组长开展工作。20个微信群主和楼组长另外还有一个工作群,这样,全小区约200户居民都被纳入到一个信息网络,最新消息和通知都可以第一时间送达。

由于我们小区有志愿者感染,因此,我们在微信群建起来以后,第一时间就发起了一次众筹,用以购买防疫物资、补助困难家庭。很快,物资到位,暂停的志愿者服务也重新回到了身边。

  疫情简报带来安心  

为了更好地服务小区居民,陪伴居民度过这段特殊的时期,小区业委会牵头成立了同济欣苑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的8位成员由小区业委会主任、居委干部和热心居民志愿者组成,下设志愿者工作小组、团购管理小组、垃圾清运管理小组、居家健康管理小组、信息和财务小组等5个小组,每个小组内又有若干志愿者协助开展工作。

在我们小区发布的第一份简报中,对每个小组的具体工作都设定了相应的管理细则,有些还附有图片说明,让居民一目了然。

比如,志愿者工作小组主要负责开展志愿者召集和排班工作。考虑到每个人的安全,小组对志愿者服务范围进行了详细划分,来自非封控楼道的成员可以参与小区服务工作,来自封控楼道的成员仅负责本楼道的服务工作,此外,志愿者每日的工作详情会由相关负责人及时更新。定时定点、分类方法、根据楼宇情况制定投递规则和投递时间……其中,对于异常楼宇异常户的垃圾打包更是做出了严格的要求,即使用双层加厚的垃圾袋、或多加一个垃圾袋密封,这条也被着重凸显出来,以提示居民注意。这些看似繁琐的条例,却能为居民带来满满的安全感。

简报内容涉及疫情动态、今日信息、重要提示、外出就医指南、团购管理等,对于涉阳楼栋和人数向小区公布,但并不涉及到具体哪家,从而保护好个人隐私。我所在的楼栋也是涉阳的,居民的团结和理解,让我们觉得,疫情终究是会被战胜的。

其实,编写这份简报也是为了能够及时回应居民关切,让他们了解我们当前的防疫工作进展,守“沪”上海,我们需要的是人人响应、人人参与、人人自律,我也只是做了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们更凝聚共识  

疫情期间,团购管理是一项复杂的事项,此前小区居民也从未有过这方面的经验。最终,小区制定出的团购管理方案达上千字,从所需物资收集、沟通对接到运输搬运,都有详细的分工和要求。由于志愿者、清运垃圾人力都有限,我们在简报中发起倡议,希望在抗疫大局中凝聚起更广泛的共识。

在4月20日的简报里,我们对团购管理再次作出重申:经过10天+的团购,大家的冰箱此刻应该已经“喂饱”了,基于目前疫情防控形势紧张,各区域为配合政府防疫,人员尽可能减少流动,纷纷开始“静态管理”,“杂货铺”也歇一歇:已经下单的团购照常推进,已成团未下单的尽量延迟到货,已开团未成团的暂缓成团,未开团的暂缓开团,让我们一起努力,平稳过渡,尽早解封。

对此,居民们还是充分理解和支持的。而我们的健康居家管理小组也会不定期地组织线上讲座,为居民普及健康知识,帮助大家缓解居家焦虑。

让我欣喜的是,我们楼里一位在B站工作的年轻人也主动当起我的“助手”,把简报从原来简单的PDF文字版升级为了有排版、更清晰的2.0图片版,目前,我们的简报好评不断。我女儿有时也来帮着图文美化,助力信息抵达小区里的每家每户。

我们的栏目里,有时也会增加一些“欢快”的板块,让大家的宅家时光也有美好的留存。我看到一位居民分享了美食,于是,也把内容推上了简报,看着“厨艺秀”,希望每个人也能把自己的小家尽可能料理好。

坚持、再坚持一下,希望我们共克时艰,同心守“沪”。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