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手记丨33天驻守集中隔离点,我走进污染区消杀
2022-04-22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 讲述人:陆纯一 金山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95后共青团员

2022年的十二分之一我都在集中隔离点度过,这是我刚报名志愿参加金山区防疫工作时没想到的,原本14天的志愿服务,随着浦东和浦西陆续进入封控,我的服务周期也在延长,最终在集中隔离点驻守了33天。

隔离酒店的工作细而杂,在这里,睡眠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十多天都忙到午夜,最晚一次接到密接人员已是凌晨3点,一早7点起来继续干, 吃完午饭休息时头挨到沙发就睡着,醒来发现口水流满了口罩。

在医护人手紧缺的时候,我主动站出来,消杀我来!2020年,我曾是区隔离点位督导组成员,每周两次对全区隔离点位进行检查,每次站在缓冲区外,我都在想污染区里的隔离人员心情是怎样的。这一次,我在接受了医务人员的培训以后,穿上二级防护服,真正进入污染区。

通道到处覆盖塑料薄膜,走道里保安来回巡逻,我跟着医护前往仓库配制消毒药水,消毒片一把一把地兑水配制,氯气直冲肺部,我马上咳嗽不停。20升左右的消毒背包背在身上沉甸甸的,身上裹着防护服,马上大汗淋漓。医护告诉我,消毒必须倒着走,因为脚底可能也会沾染病毒,因此自己的每个脚印也得消杀。我从1楼的医废垃圾房走楼梯到5楼,每层楼,每个把手,每个死角都要撒上药水,消毒水洒在塑料薄膜上沙沙作响。最后坐电梯回到1楼,电梯里消毒最难受,因为环境小,氯气直冲肺部。

到缓冲区开始脱防护服,因为缓冲区脱衣只能一人一脱,因此两位医护老师为了我的安全,在门缝里指导我脱防护服。手消,然后脱护目镜,手消,撕开手部和腿部的胶带及防护服的密封条,手消,脱防护服,从里卷到外,手部不能接触到防护服的外侧,从头开始卷到鞋套,最后把外层橡胶手套一起团成团丢进垃圾袋,手消,脱手术帽和口罩,手消,迅速换上新口罩,手消,最后一步脱掉第二层手套,出缓冲区。

完成整套流程,恍若隔世,但我知道必须一丝不苟,为了自己的安全,也为了清洁区所有人的安全,我必须严格按照流程操作。

这次抗疫,我们是“全家总动员”,我父亲是某环卫公司业务负责人,封控后他和环卫工人一起站在了抗疫一线,调配物资,派发蔬菜,一忙就是一天。我母亲是居委会工作人员,分发抗原试剂、蹲点核酸检测是她的工作日常。在一次上门分发抗原试剂时,她被狗咬伤,我心急如焚,但身处隔离点加上手头工作忙,只能晚上和她微信视频。我问她:“老爸晚上陪你了没?”她说:“你老爸还在别的镇连夜整理蔬菜,第二天要派发。”我看了一眼时间,已是晚上10点半。我们一家三人身处三地,但我们的心在一起,为抗击疫情奉献自己,舍小家为大家。

隔离点的工作虽然累,也有温情。一天,一名医护给我看了一张图,上面用甲骨文般的字体写了谢谢两字,字体娟秀。医护告诉我,这是325房间的隔离人员写的,我对她有印象,她的姓氏非常特别,对我也很有礼貌。其实这段时间也有负能量影响心情,这封感谢信就像一股清流,眼眶当时就湿润了。纸和笔是最能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手指拂过每个笔画,能够感受到书写者想传递给阅读者的感情。所以这次服务期间我也带上日记本,在睡前坚持用纸笔记录,虽然寥寥几句,也是心情和感悟的记录。

4月13日,我已顺利完成任务,4月14日开始的一周隔离刚结束。回望这段刻骨铭心的日子,能用奉献点亮青春,我心甘情愿。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