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舱记“疫”|3个80后男医护坐镇指挥这里
2022-04-24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

金海园方舱隔离点医疗条线指挥部由3位来自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80后男医护坐镇,今天,来听听他们讲述的“方舱故事”。

我们这个团队由泌尿外科主任医师王海峰担任领队,他主要负责方舱日常工作。胆石科护士长刘浪担任副领队,主要负责物资管理。泌尿外科主治医师王浩担任领队助理,主要负责信息数据处理及病人管理。

金海园方舱由金桥股份旗下写字楼紧急改造,共13层,可收治病人2000人。从4月10号接到上级通知,仅仅5天后即改造成为符合收治条件的方舱,目前已基本满员。舱内设有男患者区、女患者区,并设有家庭房、亲子房,尽量满足不同患者需求。

疫情当前,我们指挥部3人都多次主动请缨,积极要求到“前线”抗疫,并多次主动参与核酸检测及发热门诊工作。  

从一开始的组织筹建,三区划分,到第一批人员入住,医学观察,解除隔离,我们已经在这里连续工作了10多天。开始筹备时,指挥部连续工作,每天吃住都在指挥部,最紧张的时候两天只能睡一两个小时。

指挥部相当于人的大脑,工作繁重复杂,主要是维持舱内医疗活动的正常开展,处理舱内人员需求,对舱内事务做出决策,并统筹联系各方人员予以保障。

疫情严峻的形势下,刘浪4月13日从采核点临时调入金海园方舱,还没来得及跟家人打声招呼,就已经在去方舱的路上。他快速进入,和兄弟省市吉安各家医疗单位医务人员高效合作。为了使金海园方舱4月15日顺利开舱,他和总领队王海峰连续备战2天2夜。

要做到对舱内事务处理起来得心应手,指挥部人员也经常需要进入舱内,所以保障自身安全尤为重要。为防止医务人员自身感染,我们首先成立了感控小组,规范划分了污染区、缓冲区、清洁区三区,以及医务通道和工勤通道两通道。

我们还需要监督培训医务人员和第三方人员穿脱防护服。我们在一脱区配备了紫外线灯、移动消毒机,并设置负压吸引装置,最大限度降低新冠病毒浓度。同时在各个区都设置了摄像头,可以远程指导第三方人员穿脱防护服。

4月19日下午,住在6层D区的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把头磕破了。伤口比较深,需要消毒缝针,尽量不留疤痕。由于方舱内没有CT设备,无法排除颅脑损伤可能,医疗领队王海峰联系120把孩子转运到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当晚,小朋友顺利返回舱中。

我们点位克服困难,保证每三天两次核酸检测,同时优化了流程,各条线加强沟通配合,患者平均隔离时间为4到5天,在浦东新区32个方舱隔离点中名列前茅。目前已经累计收治患者近3000人,累计出舱1800多人。

需要提醒的是:患者解除隔离管理后,需要继续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佩戴口罩,有条件的要居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减少与家人的近距离密切接触,分餐饮食,做好手卫生,避免外出活动。

有些市民有“方舱恐惧”,我们想告诉他们:方舱内并非只有冷冰冰的病床,还有很多温馨的设计,24小时都有医护人员陪着你们。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