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战疫|一张21天转运地图,记录了青年文明号号长的抗疫日志
2022-04-2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手消、脱防护服、手消、脱外层鞋套、手消、摘防护面罩……多个步骤,多次消毒双手,近20分钟,脱防护服的流程,对全国青年文明号82路的号长宫志龙来说,异常娴熟。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暴发,身为一名党员又是全国青年文明号浦东82路号长,宫志龙第一时间向82路团员青年发起号召,并率先请缨到一线,先后执行数次转运任务。今年3月以来,上海本土疫情暴发,他再次请战出征,这次负责转运阳性病例患者去往各大方舱医院。一张持续21天的转运地图,也记录了这位85后青年党员的抗疫日志。

 //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 

高德地图上一张持续了21天的转运地图,记录了宫志龙这些天来的脚步,覆盖浦东(除临港方舱)的各大方舱医院再加上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出征以来,宫志龙每天平均工作10多个小时,最长一天工作了20多小时,几乎24小时待机。“一开始我还没有留意,但看到这个足迹图时,我还挺自豪的。短短21天,我几乎跑遍了大多数的浦东方舱和街镇。”

在这份21天的转运地图上,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看到,4月3日也正是宫志龙参与转运上岗的第二天,他从浦东新区邹平路出发,转战多点,最终一站到达浦东机场隔离点,途经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这一天共行驶了127公里,途经9个地点。4月20日和4月22日,又是两次全天运行里程超过百公里的转运日。4月20日,他从浦东新区邹平路出发,接送阳性患者去国家会展中心方舱,途经11个地点,行驶了143公里。最高纪录的一天是在4月22日,当天他从成山路出发接送患者入驻前滩方舱,途经17个地点,共行驶了156公里。

由于任务的特殊性在转运过程中错过饭点,不喝水,不上厕所已是常态,有时渴了难受了只能抿抿嘴。随着上海气温逐步攀升,别说是头戴面罩、身穿防护服,就是走在街上也汗流浃背。每天卸下防护服,他浑身早已经湿透,后来衣服渐渐湿透也没了感觉,脸颊、鼻梁上出现一道道疼痛的红印子。宫志龙自认为经历过足够的历练,这个年轻力壮的85后也累到虚脱,但从没有半句怨言。“我最佩服的还是身边的战友,路边吃饭已是常态,防护服不离身已成习惯,街道接人的指令来了,大家随时随地就出发。”

 // 冲锋在前,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 

据悉,自疫情暴发以来,浦东公交团委在公司党委和浦东团区委的指导下,团结带领公司广大青年职工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承担重任,以“青年突击队”为基本组织,日以继夜、通宵达旦驻守在疫情防控交通运输保障第一线,为医护人员、重点人群、康复病人、保障物资等转运工作的顺利开展贡献青春力量,成为居民眼中的“搬运工”“消毒员”“配送员”“守门员”。

82路公交车青年党员钱杰成为了一名社区志愿者。20多天里,90后的他主动承担起小区里“重量级”物资“搬运工”的任务,并主动和社区里的3名独居老人结对,承担起帮助他们做抗原的任务。82路公交车另一名青年员工陈瑜骏,居住在陆家嘴地区的隧成小区,他主动联系社区,以82路青蜂志愿服务队的名义加入,成为一名青年抗疫志愿者。他承担着楼道消杀的重任,每天背着庞大的消毒喷洒桶进行消杀,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每天忙碌到深夜才回家。

宫志龙眼中,全国青年文明号82路公交车的小伙伴们平均年龄在30~45岁之间,面对冲锋号没有丝毫退缩,大家团结一心参与抗疫。即便有时也遭遇过很大的困境,但依然凭借顽强的意志力排除万难。

这两天,宫志龙明显的感受是起先混乱的节奏,正在变得有序,看着陆续出舱转阴的患者回归到社区,他的内心也笃定多了。“我们不是没考虑过家人,但是在执行任务时,大家心中那种集体荣誉感早已刻在了骨子里!这座城市承载了太多,这里有我们的父母、妻儿、同学、朋友,他们都生活在这里!我们只是想做些自己力所能及之事!争取让上海早日康复,恢复如常。”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