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舱记“疫” |坚守临港方舱的“大后方”,6个人就是一个全能战队
2022-04-2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上海临港方舱医院由物流仓库改建,4月5日开舱接收感染者隔离治疗,共设有1.36万张床位。来自上海、江苏、浙江的三支医疗队,共3800多名医护人员共同管理着这座方舱医院。临港方舱医院”蓝区“,即洁净区,承担着方舱医院的物资管理发放、医护人员办公、工勤人员休整等职等,由临港集团负责运维。作为蓝区服务管理组组长,潘嵘嵘在紧急时刻挺身而出,带领蓝区团队应对方舱管理的日常挑战。

■ 讲述人:潘嵘嵘 临港方舱生活区(蓝区)服务管理组组长

 // 这里是临港方舱的“大后方” // 

蓝舱区域,是临港方舱医院的“大后方”,承载着衔接方舱医院和各后勤保障组之间的中转站职能。潘嵘嵘和蓝区团队具体负责蓝舱区域医务、警务、消防、保洁、工程等2000余名各类医务及保障人员的日常生活服务;其中包括791间活动板房的管理调配、所有医务及保障人员的三餐提供及生活物资保障、卫生清洁、防疫消杀、道路畅通、垃圾清运、设施维修等任务。

面对巨量的服务工作,仅有六人的蓝舱服务团队不仅要快速响应各项既定服务需求,还要时刻准备应对各种预期之外的突发事件,以严密的工作流程和灵活的应急响应,承担起整个临港方舱后方基地的“大管家”和“不管部”职能。所谓“不管部”就是指那些没有明确规定对接出口的各种诉求都归口在我们这里。

因此这6人的服务团队,也是一个全能战队。为了提高应对效率,服务团队全员都成了“多面手”: 我们是工程项目经理,死盯板房建设进度;我们是房管员,人员分区分类完成房间合理分配;我们是物业维保员,板房里上下水、电路线缆,但凡有堵点,现场立刻打通;我们还是搬运工人,3个人凌晨3点搬运了300箱水。所有工作亲力亲为,一边要做好协调沟通、抚慰急需入驻的人员情绪,另一方面又要竭尽所能让生活区尽快有秩序的运转起来。

在高强度的工作任务下,入驻开始的前三四天,每人总共的休息时间均不足四小时。进入“常态化”管理后,每天深夜完成工作收尾和盘点,早上五点半准时接收分发早餐,每天三四个小时的睡眠成了大家的“新常态”。

 // 困境中彰显“临港速度” // 

运维方舱期间,感触良多。这是我们热爱的国家,也是我们深爱的城市,她在和平年代里面临了很严峻的挑战。其中的危急、紧迫和艰辛,让我感到不亚于经历一场战争。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团队一起冲锋在前,在这场战役中我是亲历者,这让我欣慰不已。感动和震撼每日都在发生,家国情怀在这里淋漓体现,极端的环境是对身体、能力和意志的多重考验,但是人的潜力被无限的激发,这样的经历我将永生难忘。”

要说工作的难点,确实每天都在经历考验,每天也在想尽一切办法解决。进入方舱,我们面临的第一个困难是方舱的房屋交付。当时,源源不断的保安、保洁、管理人员大量进入,而接纳他们的大量活动板房还在建设当中。这个时候,协调催促建设进度成为服务团队的首要任务。那时蓝舱服务团队不得已承担了“包工头”的角色,在工地现场,每个人都催哑了嗓子。在建设团队的艰苦抢工下,最终房屋实现了快速完工交付,确保了入舱各类工作人员的安置。

难点二是垃圾清运和蚊蝇消杀。蓝舱投入运行后,很快碰到垃圾清运的问题。其症结在于医废垃圾和生活垃圾由不同的清运单位负责清运,但蓝舱产生的垃圾暂时无法认定是哪一类。发现这个问题后,蓝舱团队迅速向临港集团申请援助,通过周边区域设立临时垃圾堆放点解决了清运问题,优化了生活区环境,也保障了防疫安全。同时,在集团支持下,我们联系到了消杀灭蚊灭蝇单位,进一步保障了雨季和入夏到来前生活区的整体环境。 

 // 建立高效响应机制和功能区位 // 

在此过程中,我们也总结出了比较好的工作方法和流程。首先是,创建机制、“挂图作战”。战斗任务突出其来,团队中没人具备应对类似环境的经验。蓝舱是汇聚前方多元化需求和后方多个专业保障组织的平台和枢纽,日常工作千头万绪,必须用流程化的操作标准才能快速实现正常运转。

我和伙伴一起充分借鉴行政管理和科创服务工作经验,在蓝舱启动运营的第一天就组织小组成员完成了《生活区服务管理组职责分工与流程简介》,明确了服务团队“大管家”、“不管部”的职能角色,对蓝舱服务工作做出了系统的界定和分工,同时对各种需求应对做了图表化的流程指引,成为一目了然的“挂图作战”蓝本。

由于蓝舱服务对象种类多、数量大,我们还灵活运用了联合公司在科创服务首创的联络员机制,创立了专业分工和联络分工交错互补的“AB角”机制。6人的团队,人员不算充沛却也足够精干。根据现场需求,工作主要有房管、物管和场管三大界面,6人小组分别担当前端联络和后台服务的“AB”角色,不同类别的工作人员有各自的联络对接人,相关服务需求随时对接给后台服务派单解决。流程推进的同时,也充分考虑了各类需求的柔性操作,如遇紧急需求打开流程的“绿色通道”,特事特办,一切围绕保障方舱安全有序运转为原则。

第二点,也是以往临港园区的服务特点,以人为本、温情关怀。方舱医院工作紧张艰苦,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为那些奋战在抗疫斗争一线的医护人员、保障人员提供温情的关怀,是我们坚守的工作导向。

在房源管理上,由于蓝舱的活动板房是突击建设而成,边建设、边交付、边入住,所以刚开始不可能形成合理分区,医务、警务、消防、服务人员的用房存在交错分布的情况,使用上存在不便。看到这个问题,我们团队对蓝区房屋进行了整体的功能规划,并在交付到达一定规模后,采用小规模、多批次调整的方式,对各区域用房使用进行渐近式调整,最终实现了功能明确、分布清晰的总体布局,形成了一个又一个主题鲜明的小“社区”,尽力为入驻蓝舱的各类人员提供舒适便利的环境。

考虑到医护人员高强度工作,身心挑战巨大,蓝舱对他们的服务也希望做到暖心。为他们专设可以稍事休息、补充能量的“加油站”。面向不在班的医护人员以及刚到上海的援沪医疗队,设置了专属休息区域,24小时不间断提供饮料和餐食,让他们在紧张和疲惫中得到心情的舒缓、体力的恢复和能量的补充。

第三点是,病毒消杀,专项监管。作为支撑方舱运营的重要区域,蓝舱的消杀防护极为重要。为了确保区域消杀严格到位,蓝舱区域建立了专项监管体系,通过视频打卡、现场签到等机制,确保每个房间的消杀频次和消杀时间严格按规定实施。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