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战疫|“有种小时候住弄堂的感觉”!里弄文化让这个方舱有着浓浓的人情味
2022-04-29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电吹风是刚刚问同乐坊的小姑娘借的。”洗完头正在吹头发的王阿姨说。虽然住在方舱,但是有种住在小时候弄堂里的感觉。

这两天,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以下简称“上海岳阳医院”)接管的纪念路方舱医院里有些热闹,时不时流露出欢声笑语。原来,是患者和大白们一起正在搞“装修”。在这里,他们不仅享受到了海派中医的优质医疗服务,也感受到了浓浓的海派文化。

  == 方舱里弄展示醇厚的人情味 ==  

在方舱医院里,住进来的新冠感染者大多是轻症及无症状者,他们甚至不觉得自己是病患。“虹口很多百年弄堂,石库门房子和独立老建筑,海派里弄文化浓郁。纪念路方舱医院收治的大多是虹口地区的群众,很多都是老上海人,从小就生活在这里。”岳阳医院周嘉院长灵机一动,那何不让我们方舱海派气息更浓郁一点,让大家感觉又回到了小时候居住的弄堂呢。

于是,虹口区纪念路方舱医院病区变得有些不一样了。舱内的分区用老上海传统的“里” “弄”和“坊”来命名,凸显了海派文化记忆最基本的建筑载体——上海里弄。既有大家熟悉的以虹口马路命名的凉城里、广中里、山阴坊、天潼坊等,也有同心里、携手里等振奋人心的特色地名。

弄堂是上海的特产,记载了上海的故事。反映了上海人的文化、生活方式与心态。纪念路方舱医院里原本几病区几床也同时被称作某某里或坊几号,病友间也像极了街坊邻里,极大程度拉进来人与人直接的距离,也疏解舱内焦虑紧张的情绪。

“电吹风是刚刚问同乐坊的小姑娘借的。” 洗完头正在吹头发的王阿姨笑嘻嘻地说,“来的时候准备得不充分,现在电吹风、镜子都是问‘邻居’借的,平时住在公寓里和邻居的交往并不多,在这里感受到了深深的邻里温暖。”

“我感觉有种住在小时候弄堂里的感觉,街坊邻里每天一起聊聊天,碰到问题,大家都会帮衬一把,感觉很好。”参与方舱医院里弄布置的章先生在胜疫出舱时表示,“在这里,大家结下了特殊情谊。现在要分开了,还真有点不舍。”

“螺蛳壳里做道场”,方舱里弄为疫情防控工作注入人文温度,让更多群众的心靠得更近了。同心守“沪”,我们一起为决战努力。

  == 谢谢你,可爱的患者们! ==  

在纪念路方舱医院,让不少患者“有了小时候住弄堂的感觉”;与此同时,他们也坚持不懈地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点亮微光,照亮他人。

“我是党员,我可以帮忙!”“爷叔侬是模子!”病区里的医护和患者纷纷向华荣竖起大拇指。

方舱医院里,出现一位大叔整日忙碌的身影,不是帮助医疗队队员们搬运物资,就是发放餐食,几乎都不带休息的。队员们都戏称他为“志愿者队长”。

这位志愿者队长华荣今年59岁,是一名党员、一名退伍军人。自打进入方舱医院后便马不停蹄地做起了志愿者工作。“坐不住啊!”当护士叮嘱华荣多休息的时候,他这样“搪塞”道。

“这位先生我印象特别深,从一开始帮忙搬东西、发饭,到后面扫地拖地,现在还帮着清洁厕所。”护士任扬青娓娓道来:“我们担心他做志愿者蛮辛苦的,想多给他一份饭、一些点心,他都不肯要。”

“我是一名党员,我以前也是做服务性行业的,为别人服务,我也会觉得很快乐!”华荣将“为人民服务”牢牢刻在心上,尽自己做能去帮助他人是他内心不变的信念。

在方舱里,还有一位1999年出生的数学老师在给学生上直播课。教师名叫郑宸,原本居家线上教学的他突然接到核酸结果阳性的通知,需要立即去虹口区的方舱隔离。

“我马上就开始收拾东西,上网课需要用的东西都带上了。”郑宸为履行教师职责,兑现和孩子们的承诺,当他接到要去方舱医院隔离的通知后便立刻准备好了上网课的整套设备。

在方舱医院的每一天,郑宸都很忙碌,备课、上课、答疑、批改作业、抽空赶毕业论文的进度……孩子们表示郑老师本可以找人代课,却坚持在方舱上课,不想辜负他的辛苦。还有学生直言“这是我听得最认真的一节数学课”。

郑宸在方舱医院用实际行动告诉学生“疫情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有积极的心态”,并借此机会,给学生上好这一堂难得的“生命教育”课。

疫情之下,很多人感受到了这个春天的“寒冷”,但总有那么些人,顶着风雨,给他人送去片片温暖。在这里,爱和温暖每天都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