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浦桥街道:这群“楼管家”的志愿之光,让封控楼栋有了家的温度
2022-05-06 青年

打浦桥街道园景苑的党员和志愿者。 本文均据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 杨颖

发布“抗疫日报”和记录楼道消毒事宜是打浦桥街道园景苑3号楼志愿者群的“灵魂人物”春伟爷叔每天的功课。这份日报通过楼栋的微信群转发,居民们对自家小区和楼栋的疫情状况一目了然,避免了恐慌情绪。3月12日,楼栋因出现阳性感染者实施封控,一群志愿者就聚集了起来,沟通楼栋信息,调解邻里误解,安排楼栋志愿服务。一群志愿者,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为这个楼栋带出了温暖的节奏。

  一场精心组织的音乐会  

倒叙是一种很好的叙事方式,它打破了时间带来的局限,让人们可以直接看到故事的高光时刻。今天,我们就用倒叙的方法,先去旁观一场云上音乐会。

4月15日,晚上6:15。微信群中出现了一位染着金色头发的帅小伙影像,他对着镜头引吭高歌《我的太阳》,又对着镜头说是在试音。影像画面边上,是一张节目单,与众不同的是,这张节目单表演者的姓名边上,还标注着室号,表明这只是一栋楼的居民的自娱自乐。

这个楼栋由于有感染者,于3月12日就进入了封控,虽然期间有过几天解封,但过久的足不出户,让部分人憋闷不已。受“阳台音乐会”启发,有居民在楼组群中提出:是不是可以搞一场空中音乐会。

80后姑娘陆陈颖第一时间响应,但也很坦率:没搞过,不知道怎么搞。于是,她去找90后小伙子张宸熹,这位小伙平时就玩打碟、录音,是音乐爱好者。听陆陈颖一说,也觉得这是件有意思的事情,便跟陆陈颖讨论:做主持、录播没问题,但最好要个策划剧本。有了内行主导,策划难不倒活动专家陆陈颖。

张宸熹调试好设备,居民们开始陆续“进场”,同步直播只能有4幅画面,这图像就留给表演者了。

表演开始前,主播请这次楼栋志愿服务的骨干们一一跟大家见面,志愿者为居民服务了近一个月,留言区感谢的话语雪花般飘过。

此时,隔壁楼栋的居民闻讯也纷纷加入,来感受这难得的放松和邻里情谊。

邻居们的才艺也确实了得,小朋友的钢琴演奏、大叔的独唱,还有一位专业的歌唱家。虽然设备简陋,但这一刻的欢乐,为很多人排遣了孤独,带来了久违的欢乐。

音乐会原定40分钟,可是,旁边楼栋不断有人要求加入,不但来观看,更多人要来一展身手。歌越唱越多,气氛越来越好。最后,一曲《我和我的祖国》唱响,整个小区和隔壁小区的居民们都走到阳台上,齐声高歌。一曲结束,人们不愿离开,一声声“上海加油”、“我们加油”的呼喊响彻天际。

为电梯消毒。

  一个有温度的楼栋群  

“封控楼”对于居民来说,生活不便是显而易见的。

80后姑娘陆陈颖是这幢楼里的“土著”,她对自己生活的这个小区有着很强的归属感。在打浦桥街道,她也是小有名气的公益人。数年前,她曾在街道领导的鼓励下,成立了专注于儿童公益的社团“童萌社”,将每一个小家的特色文化分享给社区大家庭。

此时,她第一个站出来,组建了楼栋微信群,让邻居们通过微信群了解信息,也让志愿者们了解居民需求,帮助大家解决困难。而陆陈颖则化身一缕春风,抚慰了邻居们焦躁的情绪。

这个微信群里,每天会发布疫情防控工作简报,向大家通报最新的疫情数据,包括具体病例所在楼栋、转运情况、待转运情况,以及解除医学观察回到小区人员情况。简报上还将保安每天为居民服务、物资转运和车辆服务等工作,保洁人员的清洁消杀工作等告知居民。信息透明了,居民的心情就得到了缓解。

除了信息告知,志愿者们还每天在微信群里写日记,记录居家隔离期间的邻里真情,发现人性人情的点滴美好,让封控中的人们看到希望。

有了这个楼栋群,虽然足不出户,但居民们的交流却没有什么障碍。

小区封控,需要组建一支志愿者队伍,微信群里发出接龙,第一批就有28位居民报名,不久又接近50大关。于是,在这个楼栋里,志愿者上岗是要轮流排班的,临时性的志愿者任务是要“秒杀”的。

有几位外地来沪工作的小伙子面临断粮,微信群里求助,不到半小时,居民们纷纷拿来了方便面、各种粮油肉蛋等,有位居民还特地为他们网上采购了物资,堆在门口有半米高。

群主陆陈颖每天要做的不仅是沟通信息,她线下的功夫一点不比线上少。她在群里@独居老人的亲属,告诉他们自己的室号,方便及时联络独居老人,让老人有事来敲他家的门,包括配药,或者其他吃的用的需求;她用私信跟发生了矛盾的邻居沟通,努力调解那些因误解导致的矛盾。

隔离了一个多月,大家足不出户却不知不觉地跟邻居们有了更加融洽的关系。

患者等待转运。

  一群党员带头的志愿者  

报名来当志愿者的,有三分之二都是像陆陈颖这样的年轻人。不过,年轻人大多因为要居家办公,白天的时间比较少,因此,另外三分之一的退休人群就成了白天志愿服务的主力。陆陈颖反复说,他们真的很辛苦。

不过,这些是很多小区都有的志愿者风景。现在,我们要来看些不一样的。

首先,我们要看他们的电梯。楼里的两部电梯地上用醒目的黑黄两色画了一个“十”字,更绝的是,被十字分割出来的四个方块里有四双灰色的脚印,方向相悖,这是被大家昵称为“春伟爷叔”的“杰作”。为了让最容易发生交叉感染的电梯能保证安全,一位外籍居民提出了电梯一次上下最多乘坐4人,且4人相背站立的方法。“春伟爷叔”负责实施,用粘纸贴上的标志不牢,他就找来油漆,将站位画上去。

每天早上6点多,楼里轮值的志愿者就下楼了,来到大堂进行消杀。而这里,春伟爷叔永远是出现次数最多的。

朱昉明是一位企业高管。楼栋封控后,她主动向地方党组织报到,充分发挥党员的作用。每天居家办公的她工作繁忙,但还是主动请缨,担当起楼内对外沟通协调的联络员。楼里的老人和慢性病人配药她默默扛下,另外,她还统计楼栋阳性人员情况、梳理居民合理需求、传达居委会最新消息、协调核酸检测安排……居委会说,有她在,放心;居民说,看到群里她的头像,安心;而她自己说,我是一名党员,能有机会为社区居民服务,开心。

在音乐会上,主播特意向邻居们介绍了任洁老师,作为老师,她经常为楼里的学生出主意做辅导。但是,在这个微信群里,她的身份是“团长”,是全楼栋居民高度认可的“团长”。任“团长”自称是一枚“吃货”,而且是有品质的“吃货”,当下很多物资价格很高,但她找来的团购资源,不但质量好,还便宜。她将自己的资源拿出来跟全楼居民分享,贴时间,贴精力,让大家在封控期间有好的水果和蔬菜吃。难怪她的视频头像一出现在屏幕上,旁边的字幕一片感谢声。

特殊的时刻终将过去,但这段时间凝结起来的邻里情却会天长地久地存在。

园景苑只是打浦桥街道的一个社区,却也是街道诸多社区在封控期间的缩影。正是因为有了很多一心服务于社区居民的党员和志愿者,这个街区才充满活力,充满希望。

青年报 杨颖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