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正青春|成为“云陪伴”里的那道光,带着温暖和爱照进抗疫家庭
2022-05-0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跨越物理空间,一群群大学生以“相约云端”的方式走进一个个抗疫家庭甚至是方舱医院,陪伴那些特殊的孩子——他们的父母都在战疫第一线,白衣执甲,不问归期,但家里的孩子始终是他们最大的牵挂。

团市委、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市学联为上海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子女开展“爱心云托班”托管服务,让家长们觉得“及时又暖心”。大学生们由此成为特殊时期下教育的辅助者、孩子成长的参与者,亦因此有了踏踏实实的抗疫参与感。他们也是“云陪伴”里的那道光,散发着特有的温暖和爱。

“我以为是我在陪伴孩子

没想到孩子也在陪伴我”

提早准备好iPad,查阅起科普资料,不时在纸上记录要点,最终整理好一个PPT,在第二天约定的时间,所有的精心准备化为和昊瀚小朋友的“一期一会”。

这是95后张尹嘉持续了五周的一个固定安排了。每周六和周日上午,张尹嘉和昊瀚这个小学二年级的男孩相约云端,为他进行科学普及和读书赏析。

两年前,张尹嘉曾在武汉疫情期间参与到武汉大学组织的线上家教志愿服务中。此次上海疫情,已是复旦大学2021级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硕士生的她,时刻关注着新闻报道,一线医护人员无惧无畏不辞辛劳,在为公众筑起健康防线之时,却牺牲了陪伴家人和孩子的时间,她都看在眼里。

武汉和上海,都是这个姑娘青春求学路上深爱着的美丽城市,却都相继发生了严峻而复杂的疫情,以力所能及的方式为抗疫一线的医护守护后方,是大学生能尽的一点微薄之力。张尹嘉毫不犹豫地通过复旦大学团委报名“爱心云托班”志愿服务,“想为他们分一份忧”。

武汉疫情那年,张尹嘉“云陪伴”的孩子正迎战中考,她便主要辅导英语,那是她的强项,也是中考孩子的迫切之需。而今,撇开了学科辅导,可以说,也跳出了张尹嘉的舒适区。科普讲析,对偏文科的女生而言,需要提前做好一番功课。

“科学普及的部分我会先提出一些问题作为引入,然后播放相关的科普视频,他看得也非常投入,通过提前准备的PPT,再层层深入。读书赏析的部分,我会先让他给我讲一下自己最近读的书以及读后感,再和他一起读一个新的故事,比如王尔德童话等,接着一起讨论里面的内容和感想。”

在一次读书赏析的时候,小朋友给张尹嘉讲了他前一天读的故事“沉香救母”,在谈到二郎神依照天条惩罚自己的妹妹时,他说觉得二郎神虽然残暴,但是个遵守规则的人,而且还指出天条的规定是不合理的。“我没有想到小朋友也能够这样辨证地看待故事里的角色,而且去思考规则的合理性。这也教育我要学会尊重儿童,平等地对待他们,而不是将他们当作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

有着武汉那年的志愿服务经历,张尹嘉了解到,其实父母在一线忙碌的时候孩子的内心是很担心的,也希望父母可以多陪伴自己,但是他们很少表现出来。因此,现在她会在进入主题之前先跟小朋友聊聊天,多关心一下他们的生活。

小朋友天真无邪的笑脸和活泼开朗的个性,也仿佛是一道治愈的光,让张尹嘉越来越笃信这是“双向陪伴”的意义——原本以为是自己在陪伴孩子,没想到孩子也是在陪伴着自己。

“之前的服务是上课、家教的性质,但是这次我更多地把云陪伴看作是和小朋友的双向交流和陪伴。从服务中,我也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而且自己这次也身处隔离生活中,志愿服务过程中其实也是昊瀚在陪伴我,对我的帮助也很大。相互激励、共同进步的日子,正为这一段时光赋予新的内涵和意义,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勇气和信心笑迎未来。”张尹嘉说。

小老师也是大朋友

用心营造更多新鲜快乐的体验

与小朋友建立起相对稳定和温馨的陪伴关系,同样是华东师大“爱心云托班”这群志愿者的初心,一线抗疫人员在前战斗,他们就做坚实的大后方,弥补家长因工作繁忙不能经常和子女交流的问题,做好孩子们的思想引导和教育。

“作为一名师范生,我们有责任助力抗疫一线工作人员,消除其操心孩子学业和无法陪伴的后顾之忧。”第一批加入“云陪伴”的杨瑞,来自华东师大孟宪承书院2020级数学专业,他陪伴的是一位四年级的小朋友。小朋友是个科幻迷,当他第一次听到杨瑞讲述数学上简单拓扑、多维空间的时候就被深深吸引住。

杨瑞也深受鼓舞,详细了解小朋友的学习生活情况,为他定制“专属陪伴课程”,分享物理、生物方面更多的奇思妙想。在认真细致的备课中,他将线上辅导与心理陪伴相结合,通过一堂堂有趣的实验、一张张生动的图片,让课堂焕发生机。小朋友听得有滋有味,不舍得下课,杨瑞也常常惊叹小朋友丰富的知识量和发散的想象能力。“小朋友的妈妈是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我希望用自己的力量为他的生活带去更多温暖的陪伴。用心陪伴,静待春来。”杨瑞说。

丰富的拓展课程主题是本次华东师大志愿者们“云陪伴”课程的特色之一,《音乐律动》《奇妙动物绘画课》《模拟政协提案》等线上主题课发挥着师大艺术教育、学前教育、思政教育等的优势,为孩子们带来五育拓展的各种趣味体验。

“因为小孩子比较害羞内敛,我希望以聊天的方式打开服务对象的心扉,建立感情。所以,在主体内容学习过后,我设置了一个‘题外话’环节。”华东师大孟宪承书院2021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徐温丽泽从自己的性格与经历出发,获得了小朋友的共鸣,进一步拉近了互相之间的距离。

2020级生物科学专业的郑嘉忻也把这份陪伴视为朋友间的交流,学科辅导,拓展素质之外,她希望更要告诉孩子们一件事——逆行投身抗疫的父母是如此伟大和无私,爸爸妈妈不是故意不陪伴,而是为了守护更多人的生命健康,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感到自豪和骄傲。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教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柯知春以“三阶魔方基础教程”让此前不懂魔方奥秘的几位小男生完全着了迷。柯知春采取直播和录播结合的方式,先向孩子们介绍魔方起源和发展史等相关背景知识,加深小朋友对魔方的了解。随后,播放讲解视频介绍魔方组成部分和专业术语,为后续公式的熟练运用打好基础。

考虑到孩子们的认知能力,柯知春在解释一些专业名词的时候细心地使用了诸如“三角怪”“两面怪”等通俗易懂的词汇,方便小朋友理解。她通过电脑手机双机位直播演示,清晰直观地向小朋友展示魔方复原全过程,时而根据孩子们的复原进程,放慢动作进行面对面答疑。“想要参加世界魔方协会!”“下一步公式是什么呀?”听着孩子们稚嫩却铿锵坚定的话语,她更加坚定了继续开设魔方教学课程的决心与动力。

“你们守护这座城市,我们来陪伴你们的孩子!”当下,上海高校面向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子女开展的爱心云托管陪伴服务正在持续开展。8所云陪伴高校,以及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上海体育学院、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商学院、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市团校等12所学校还结合专业特色,倾力打造超2000节兴趣类、健康自护类课程。

截至目前,各校大学生志愿者累计上岗21792人次,累计托管超32203课时,共为1522名战疫一线人员子女提供线上陪伴服务和兴趣课程,为世博展览馆、新国际博览中心等十余所方舱医院内的患病中小学生提供“一对一”辅导和线上陪伴服务。多样形式中,大家正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向医护人员表达感谢和敬意,让陪伴的时光镌刻下青春的温度。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