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守“沪”|上海方舱里“妈妈”们的儿子,90后武汉小伙逆行做一名护工!
2022-05-0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崔子润

来自武汉的付俊,是一名1993年出生的小伙。3年前,付俊的母亲感染了新冠,住在武汉火神山方舱,那里有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其中,就有许多来自上海医务人员的身影。是医护人员悉心的照料,母亲度过难关。此次,上海疫情爆发后,他第一时间联系了母亲并得到了她的支持,“我要去上海做志愿者!”

 ◆ 来到上海报恩,是和妈妈共同的心愿 ◆ 

4月初,付俊和其他两名老乡义无反顾地踏上前往上海的征程。疫情期间,武汉直达上海的高铁停运了,于是,他们三人就先坐火车达到杭州。在杭州等了3个半小时,才等来了开往上海的火车。当晚7点左右,终于到达静安区的方舱医院。

在武汉,付俊是一名设计工作者,现在转身成为了方舱护工。主要负责特殊病患的照顾和护理,他服务的人群年龄主要以老人为主,“老人的身体经不起生病的折腾,特别是一些特殊病患,有一位做过心脏搭桥的老爷爷,我每次都会更加关注他。当然,不仅仅是老人,还有行动不方便的群体,以及孩子。”

这些病患,最大的96岁,最小的5岁,都是付俊服务、关照的对象。因为每天早上都要做抗原自测,东方渐晓付俊就起床了,早上8点前进入方舱,晚上8点出方舱,就这样,一呆就是一整天。高强度的时间安排,让付俊唯一喘息的机会,就是和远在武汉的妈妈通话,妈妈的一句“儿子,今天工作还顺利吧”,对他而言就是最好的鼓励。“如今上海有难,来到上海做志愿者,是为了报恩,完成我和妈妈共同的心愿。”

“武汉爆发疫情的时候,我身边的家人和朋友们都有感染新冠,正是全国各地医疗队驰援和救助,他们才得以生还。”付俊说。半个月以来,付俊在方舱里认识了许多热情的上海市民,他说,正是因为有大家的热情,让他感到很温暖,每天都精神饱满。

 ◆ 我会一直坚持在上海做服务,直到疫情结束 ◆ 

照看病患的工作量非常大,但付俊信心满满,“3年前,我就在武汉方舱内做过志愿者,我有经验,我可以。”其中,有一位几乎完全没有自主能力,且年过九旬的高龄老人,她的眼睛几乎失明,行走也非常不方便,需要常常坐轮椅,她的儿子年龄也挺大的,于是,照顾“老妈妈”的全部重担,就压在付俊一人的身上,“每天都要喂饭,还要陪同她去卫生间,这些都是定时定点的。”

付俊说:“之前武汉封城,家人在方舱的时候,我们都不能陪伴,只有等他们康复回来后,甚至还要继续隔离,所以他们全程只有医护人员的陪伴,我不能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这次上海疫情,我陪伴着400名特殊病患,真切地感受到了当时医务人员和志愿者们的不容易,这种共情让我深受触动。通过这次志愿服务,我成长了,无论是责任心还是担当感。”

现在,方舱里的“妈妈”们都亲切地将付俊看做成自己的儿子,并纷纷表示感激。付俊说:“目前,上海疫情有所好转,等静安区的方舱结束后,如果上海还需要我的话,我会一直坚持在这里做服务,直到疫情结束。”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崔子润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