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抗疫,在沪港澳青年在行动
2022-05-0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在此次上海疫情中,沪港青年会、沪澳青年交流促进会等港澳青年社团在沪港澳青年不畏艰险,站到了抗疫的第一线,尽己所能为上海最终战胜疫情出一份力。沪港澳青年一家亲,当疫情出现的时候,三地青年总是能够齐心协力,共抗疫情,共同书写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一段佳话。

 == 沪港澳青年一家亲 == 

上海这轮疫情牵动着在沪港澳青年的心。当沪港青年会主席、上海市青联委员、香港汉瑞祥有限公司董事李薇娣发出为上海抗疫筹集善款的号召后,立刻获得了沪港青年会成员们的积极响应,短短时间内就筹款11.9万港币(约合人民币96321元)。

沪港青年会近年已数次募集善款。去年河南发生严重洪涝灾害,青年会成员踊跃捐款,与河南同胞共度时艰。今年2月,香港疫情迅猛爆发,青年会成员们又纷纷行动,助力香港抗疫。“ 沪港青年一家亲。这次上海抗击疫情,沪港青年会的成员们都觉得自己责无旁贷,很多人都主动提出捐款,用于上海青年志愿者防疫物资保障,对上海抗疫表达自己的一份致敬。”李薇娣说。

此轮疫情爆发后,上海物资一时出现紧缺状况。全国青联常委、沪澳青年交流促进会会长颜奕萍就立刻启动运作,指示公司在短短几天时间里利用一切渠道,筹集了100多吨物资驰援上海。这批物资主要是蔬菜和肉类等,品种就达十几个,都是当时最急需的生活必须品。物资从浙江安吉港口分三批运抵上海,迅速支援上海港港区码头和口岸单位的工人,这凝结了一个在沪澳门青年企业家对上海的一片深情。“虽然我来自澳门,但我也是上海的一份子,上海遇到困难,帮助城市渡过难关,我责无旁贷。”颜奕萍说。

沪港青年会的会董、上海杏虎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梁钧宜就积极参与到社区志愿者服务中。生于1998年的梁钧宜从香港到上海中医药大学求学已4年。他告诉记者,看到邻居们不畏风险争当志愿者,他很受感动,同时他是学医出身,服务他人、救死扶伤是自己的使命,于是他也积极投身志愿工作,到现在当志愿者已经有1个多月了。除了帮社区分发物资、协助抗原检测之外,他还为居民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告诉他们进行“动态清零”的必要性。而由于梁钧宜是学医出身,他的话居民们很听得进去,“我经常会给大家进行一些防疫知识的普及,而在小区防疫的举措上,我也给出了一些专业意见。”

梁钧宜出生于香港一个医学世家,祖上17代都是中医。因为向往上海的环境和中医学术水平,他4年前考入上海中医药大学。梁钧宜说,也就在志愿者的岗位上,他践行了一个未来医生的使命职责,同时也对上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未来他希望能够在上海发展,为青年人了解中医和接受中医多做一些事。

和梁钧宜一样有医学背景的还有来自澳门的上海交大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大三学生郑颖彤。疫情中她积极参与学校的志愿者队伍,负责各寝室一日三餐的发放。由于她能够将医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的防疫之中,所以她送来的餐食总是让同学们能够放心食用。郑颖彤告诉记者,习近平主席说“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虽然未能在社会上前赴一线,但能够为校内师生们做力所能及的事,体现医学生的奉献精神,也是她作为新青年对社会的一种担当与责任。

 == 以己所长助力抗疫大局 == 

在这次抗疫中,沪港青年会的300多位成员充分发挥各自才能,服务上海抗疫大局,获得许多市民的好评。沪港青年会荣誉会长、 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青联委员、泰宁教育执行董事长麦德铨在疫情期间也下沉社区,成为新华街道新华居委会的志愿者。 新华街道是一个外籍人士集中的社区,麦德铨发挥自己的英语所长,承担起为外籍居民做翻译、解释核酸检测流程以及抗原自测方法的重任。麦德铨从事教育培训事业,解释起程序来严丝合缝、井井有条,很多外籍居民都喜欢找他咨询问题。

沪港青年会副主席、上海青联委员、上海通有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漪波积极参与市青联“青春战疫 希望暖心”困境青少年帮扶行动,为上海3000多名困境青少年送去帮助。

王漪波是青年企业家,手上有空余的仓库和人手,他将这些资源都无偿地提供出来,一支10人组成的运输青年突击队很快开始高效运作。王漪波自己对物资调配的工作很熟悉,他经常亲自上阵,为困境青少年送去急需的物资。

在抗疫过程中,王漪波的一天通常是从早上5点开始的。装货、卸货、配送,关上塞得满满的车厢,穿上防护服,戴好口罩和防护面罩,他就开始了一天的配送工作。车上的两罐八宝粥就是他一天的“口粮”。最艰难的提货。所有仓库都没有多余人手,全靠王漪波他们突击队成员自己装车。“几千份的量,我们一般是‘双兵作战’,一个司机加一名副手,晚上10点半还在仓库里装货。”王漪波说。他记得有一批物资是2000份蔬菜,每份在10斤左右,他和队友不仅要装车,还要包装分拣,从白天一直干到晚上,终于连夜将物资分发到困境青少年手里。虽然很累,但王漪波说,作为在上海的香港青年人,他能尽己所能为上海的抗疫出一份力,能够给困境中的人们送去温暖,他感到很光荣。

在上海的澳门青年王雅雯也心系抗疫一线。四五月的上海,天气越来越热,当她看到很多抗疫人员还穿着长袖、棉服在工作,不免很是心疼。很快,她带领自己的上海恩斯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紧急筹措了3000件爱心T恤,第一时间给静安团区委及静安区的十四个街镇送去,很多抗疫战士得以换上新装,轻装上阵。王雅雯说:“疫情当前,匹夫有责,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行动,我们理应为上海抗击新冠疫情贡献一份力量,用责任和行动彰显企业担当。”

 == 在抗疫中读懂上海 == 

沪港青年会副秘书长、瑞银集团董事朱俊杰所住的浦东碧云社区,这次遭遇了新冠病毒的正面袭击,社区早早实行了封闭管理,所有的生活物资靠配送和外卖小哥的运送。朱俊杰和邻居们都关注着这群外卖小哥,他们没日没夜工作,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竭尽全力为市民提供物资运送保障。

有一天朱俊杰他们看到一则报道,说是有一些外卖小哥因为工作频率太高,晚上就索性睡在桥洞里,而因为大部分门店都没开,这些小哥的吃饭问题其实很棘手,有时买不到食物,也只能忍饥挨饿。朱俊杰就和几个香港邻居商量,在小区门口放个架子,大家拿一些自家的食品饮料,让快递小哥免费取用。   

疫情初期,其实各家的食物都有点紧张。但朱俊杰他们还是拿出了面包、水果、矿泉水,甚至还有可乐。架子上还挂了一块写有“免费提供,小哥辛苦了”的牌子。不少外卖小哥起先看到食物都不太相信可以拿,而当他们了解这真的是香港邻居的一片心意后,是又高兴又感激。货架上的食物每天都会进行补充,很多小哥在此获得工作中的给养。虽然朱俊杰他们和快递小哥并不直接碰面,但一个小小的货架成为了连接彼此、守望相助的见证。“这些快递小哥真的很辛苦,他们是保持城市正常运行的重要力量。也就是在抗疫中,我对这座城市有了新的理解。”朱俊杰说。

在抗疫中读懂上海的还有来自澳门的华师大化学系大三师范生崔芷宁。疫情开始后,和其他同学一起,崔芷宁被封控在学校之内。但她很快参加了学校的志愿者团队,负责物资的搬运和派发、楼层的垃圾处理,虽然每天都很辛苦,但她觉得自己的收获远远大于付出。“因为我深知还有很多比我更艰苦的工作人员在前线无声无息地奉献着,他们带给我无数的感动,我非常荣幸能够参与其中,与大家并肩作战。”崔芷宁说,也就在这个过程中,她获得了成长,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更深的理解。她希望能在困难之境积极寻找自己的价值,散播人间温暖。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