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小学线上教学“双满月”,老师教得怎样?学生学得如何?
2022-05-12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3月12日起,上海市中小学调整为线上教学,至今天,已满两个月。两个月以来,广大中小学生的网课上得如何?老师们设计了哪些有趣的活动增加在线教学的趣味性和真实感?最近,市教委分别面向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开展了调研座谈。调研结果显示,今年上海线上教学总体平稳有序,教育数字化转型助力上海“空中课堂”驶上“快车道”。这既源于2020年疫情以来上海在线教育打下的良好基础,又得益于近年来上海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有力推动。

 【 教 】 

探索多元工具组合,创设多样教学互动

开展大规模在线教学后,老师怎么教是备受学生和家长关注的问题。而从今年线上教学的情况来看,相比于2020年的线上教学,老师们已不再满足单个软件工具的熟悉与使用,而是根据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学生情况探索多元工具组合,以寻求达到更优的教学效果。比如,直播教学使用腾讯会议,分组讨论使用钉钉群,课后作业提交与批改使用晓黑板、钉钉群或QQ群等。线上教学中,教师不再局限于纸质教材,而是将空中课堂和网上优质资源结合起来,极大地丰富了学习资源。

同时,老师们还创设多样教学互动,增加在线教学的趣味性、真实感。从教师们的交流看,线上教学模式主要分两种:一是直播教学,二是空中课堂+直播互动,使用在线教学平台大多为腾讯会议、阿里钉钉、ClassIn等。为了更好地创设在线教学环境,老师们积极挖掘平台功能的教学功用,为课堂互动增加了更多可能性。

蓬莱路第二小学的老师们设计“刮刮乐”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线上教学一段时间后,二(1)班班主任邵念慈老师发现班级里出现了一些共性问题:有的小朋友睡过了头,不能准时进入腾讯会议室,有的小朋友听课不够专注等。这些现象可能与居家学习以及二年级儿童年龄特征有关。有什么办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邵老师和年级组的老师们想出了一项有意思的活动——幸运“刮刮乐”!

在每节课后,邵老师共享的屏幕上就会出现好多可爱的“刮刮卡”, 每一张卡片后面“藏”着不同的奖励,凡是遵守课堂规则、积极发言或者有进步的小朋友都有机会参与刮卡。对于孩子们来说,“刮刮乐”活动既神秘又惊喜。一个孩子选择了2号“刮刮卡”,点击卡片显示“卡通冰箱贴”时,她和小伙伴一起欢呼起来;另一个学生刮出“开合跳5个”,他笑嘻嘻地耸耸肩,大大方方地跳了起来……还有“书一本”“酸奶一杯”“一个拥抱”“再来一次”等。有的奖项是当场兑现,有的则需要等恢复线下学习后兑换。

“刮刮乐”使线上教学变得更加好玩起来,邵老师很快就发现孩子们有了可喜的变化:课堂参与度更高了,特别平时不怎么爱举手的孩子开始抢着回答问题;有些上课不够专注的学生,生怕失去刮奖的机会,也变得格外认真;原本需要提醒准时上课的小朋友,现在都能自觉提前进入“教室”准备上课。有了动力和坚持,孩子们就能逐渐实现他律向自律的转化。接下来,邵老师还想试着让孩子们把想得到的奖励写下来,让奖励内容更贴近他们,从而激励更多的学生快乐学习。

调研中,老师们对线上教学效果均持积极乐观态度,普遍认为线上教学总体效果还不错,甚至部分教师认为和线下教学基本持平。

 【 学 】 

线上学习活动多样,学习资源丰富

“老师,我怎么又偏题了?”“老师,我哪有素材可写啊?”线上教学期间,听到不少学生“吐槽”写作,徐汇区园南中学张俊老师给大家上了一堂题目为《嘿,我成功了》的习作课,她挑选了4-5篇各具特点的学生习作上传到腾讯会议的“聊天框”,并实现屏幕共享,学生们快速阅读后,她抛出互动话题:“这几篇作文在审题上有没有什么问题?”

“忽略了对标题中‘嘿’字的理解”“要写出‘嘿’自豪的表现”“'嘿’的自豪之情没有充分表露,只是表达了喜悦、兴奋、激动之情”……互动聊天中,孩子们立刻聚焦审题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在你来我往的思维碰撞中,大家很快发现,这几篇习作虽然语言、选材、结构等方面各具优点,但都忽略了对标题中“嘿”字的理解,审题的疏忽从而导致了立意的偏差。

通过这节习作课,张老师引导学生们在习作素材的选择上,有效整合五育融合内容,要求大家从体育锻炼、文娱活动、科学实验、家庭劳动等方面,每日进行居家日记的拍摄,并附上心得体会。课堂上,学生们通过“共享屏幕”,纷纷展示自己居家日记拍摄中的种种细节,并真诚地分享内心的感受。而在展示与分享过程中,孩子们对自我、亲情、社会、生活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以前苦于没有素材可写、没法展开细节描写,现在通过居家日记的慢镜头播放,写作灵感源源不断。

园南中学张俊老师给学生们上习作课

园南中学学生的这堂习作课,是上海中小学“网课”的一个缩影。在谈到在线教学的学习体会、心情感受及学习需求等方面时,不少学生都反映,线上学习有每日课表,明确了学习安排和作息时间,除了学科学习外,有升国旗、唱国歌,有课间体操、眼保健操等,还开设了心理课程、体育课、艺术欣赏课等,感觉和校园里学习没有差别。同时,线上学习活动丰富多样,课堂上老师鼓励学生打开摄像头、多交流、多互动,课间也有丰富的趣味活动。不仅如此,线上学习资源丰富、作业形式多样。老师会使用空中课堂资源或其他网上资源帮助理解所学内容,如物理或化学实验视频等;以前更多是书面作业,线上教学中还有视频、语音作业,甚至直播互动交流辅导等;不少中学生还觉得学习反馈更及时了,和老师交流机会更多了。

此外,还有部分同学反馈线上学习省去了到校园的赶路时间,有更多时间拓展学习、锻炼了;而且可以看回看,课上不用忙着记笔记了,还能随时网上提问。

园南中学学生学习感言

 【 专家观点 】 

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明显提升

教师数字化教学水平持续改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从市教委了解到,为全力保障大规模在线教学的有序进行,3月初,上海市教委信息化工作处和上海市市电化教育馆就组织成立了在线教学保障工作组。根据2020年在线教学的经验,市教委提前对本次大规模在线教学的资源配置进行预评估,各电信运营商对上海师生在线教学通信提供网络全面保障,累计为44所高校、16个区教育局、101所中小学提供增加专线、带宽动态升速,重保服务在线教学相关专线99条,专线升速带宽133G。在线教学实施以来,全市330余万大中小学师生通过空中课堂、各类教学互动平台开展教与学活动,整体平稳有序。

值得一提的是,全市师生主要通过电视和互联网平台观看直播和点播。视频课结束后,师生主要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教学互动。自3月12日开播以来,各平台直播、点播访问人数比较平稳,互动效果良好。上海微校首页累计访问量近6000万人次,“空中课堂”栏目累计点播量6203余万人次,“名师名对面”栏目累计点播156万人次,最新上线的“学科精要·名师点拨”点播26万人次。通过电视收看“空中课堂”直播累计3000余万人次,观看上海教育电视台“名师面对面”约80万人次。全市中小学师生、家长通过钉钉、腾讯课堂、ClassIn等22个平台开展在线教学互动,每天参与互动人数近160万人。

上海师范大学董玉琦教授认为,相比于2020年,今年的上海市中小学在线教学,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明显提升,教师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水平持续改进。从师生座谈会上教师与学生们的反馈显示,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基础性技术工具与学习平台开展学习(低龄段学生能够在家长协助下完成),绝大多数教师能够通过至少一个平台独立开展在线教学工作。同时,数字化学习的新型文化认知在师生意识中逐渐形成,尤其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互动性、个性化日益凸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