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抗疫 强国追梦”复旦大学建校117周年云升旗,一堂特殊的大思政课堂
2022-05-2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殷梦昊 

“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今天,复旦大学校歌唱响在云端。在道一声“117岁,生日快乐!”之时,今年的校庆以“云升旗”开启,师生学子跨屏相约,一堂特殊的大思政课由此启幕。

  在疫情大考中绽放光彩  

迎着初夏的朝阳,来自望道班的5名学生护送国旗入场,伴随着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国旗渐渐升起。

校党委书记焦扬说,从马相伯毁家兴学、几易校址的创校之困,到抗战中“在茅屋里求学、在战火中教书”的内迁之难,从新中国成立后一穷二白、向科学进军的奋发之坚,到改革开放后锐意进取、跨越发展的变革之新……回顾117年的风霜与辉煌,“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正是我们117年来从未被任何困难压倒、反而越挫越勇愈战愈强的核心要义所在。

这个春天,校园经受了史无前例的大战大考,但复旦精神再次绽放出夺目的时代光彩。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中,每一名复旦人都是战士,以能团结而有力、以乐服务而有用、以肯牺牲而有为,与家国同担当、与城市共风雨、与学校共坚守。

焦扬寄语全校师生,要将抗疫斗争中锤炼的精神、磨炼的意志、淬炼的作风转化为砥砺奋进的强大动力,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高扬“团结、服务、牺牲”的精神旗帜,坚定不移扎根中国大地、争创世界一流,不断书写建设“第一个复旦”新的历史篇章。

  以实际行动交答卷  

“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教师代表、微电子学院院长、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卫说,复旦正在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持续产出高质量创新成果,学术声誉不断提升,这些成果是复旦大学师生共同努力和奋斗的结果。微电子学院作为复旦“新工科”的典型代表和领头羊,面向学科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青年师生更是要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脚踏实地解决“卡脖子”难题,做好国家事;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把累累硕果贡献给国家,在拼搏奋斗中扛好国家责。

在本轮疫情期间,附属华山医院宝山院区整体转轨为新冠重症、危重症定点医院,附属华山医院党委书记邹和建自3月17日起“入住”宝山院区,连续坐镇舱外指挥部两个月。

抗疫期间的三个片段,邹和建印象深刻。片段一:华山医院宝山院区,一支实力强大的多学科综合团队,不仅要全力以赴抢救生命,还要照料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面对高负荷的工作压力和未知的风险,无人退缩。片段二:4月18号的华山医院,三位急诊入院的患者均来自封控区,24岁的小伙子、72岁的孤寡老人和35岁的快递员,每位都急需开展颅脑手术,人命关天,无人犹豫,最终在医院各个科室部门的协作下,三台手术均顺利完成。片段三:在华中大厦,居住于此的42名华山医院医学博士生,从小区封闭管理开始自发组建了一支志愿者服务队,协助核酸采样和消杀,培训穿脱防护服,当团长帮大家采购物资,被传为佳话……

“无论是疫情还是其他挑战,一流大学都有专属于自己的使命,而复旦人始终有勇气有能力去承担这样的使命。” 邹和建说。

1987级物理学系校友、广明源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洪燕南作为校友代表发言。这次学校集中多学科力量研发消毒设备,无论是大宗物资的物表消毒机、小巧高效的电梯消毒灯,还是针对不同场景的精准光学设计,都显示了复旦的实力与效率。作为校友参与其中,洪燕南倍感荣耀。他相信,随着学校不断布局和发展“新工科”,复旦的“科技之光”一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一起,就是青春最好的模样  

学生代表、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2019级本科生刘代能,分享了自己在复旦求学、中途从军的故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刘代能期待,与众多复旦人一道,用无悔的人生,谱写壮丽的青春华章,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青春的辉煌,把复旦的种子撒向祖国各地。

一线辅导员代表、法学院2018级本科生辅导员、第25批人才工程预备队(一期)队员郭芳羽在疫情期间担任东区—本部“虚拟通道”志愿者团队负责人、学生园区物资职能负责人,并带领148名师生前往江苏南通转运隔离。3月13日以来,她扎根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线。回首76个日夜,运送物资、发放餐食、制作海报、数据报送……在她看来,辅导员工作始终琐碎,但枝叶关情,大家既感光荣无比,又觉责任重大,也因此更珍惜磨砺和淬炼自己的机会。

尽管辅导员们大多是大不了学生几岁的“95后”,但他们身披“战袍”,勇敢地投身到没有硝烟的战场,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感谢全体持续战斗坚守在一线的辅导员们,我们在一起,就是青春最好的模样!”

星辰大海,奔赴美好。师生们说,要用117年复旦之精神,凝聚胜利之力量,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青春复旦的加速度。

>>>相关新闻  

校庆科学报告会点亮学术星空

除了云校庆升旗仪式,校庆当日还有3场直播。分别是中午的《你的模样——2022复旦大学抗疫纪实》,下午第56届校庆科学报告会压轴场《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学科融合创新》,以及晚上的《向春而行——2022年复旦春天的故事》。

特别是科学报告会的召开,旨在弘扬学校学术传统与文化传承,大力培育和弘扬科学家精神,彰显复旦学者立足科技前沿,服务国家建设的志向和情怀。5月17日至27日,第56届校庆科学报告会分文社理工医专场和学术交叉融合场共6场学术盛宴接连开展,共同点亮117周年校庆的学术星空。

1954年校庆前夕,时任复旦校长陈望道提出“校庆种种活动,以促进科学研究为中心”。当年的校庆即举行了复旦大学首届科学讨论会,在校庆期间举办科学报告会也从此成为复旦大学的传统。弘扬学校学术传统与文化传承, 彰显复旦学者立足前沿、 服务国家的志向和情怀,激发广大师生投身学术、服务社会的热情,引领更多青年学子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殷梦昊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