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居家学习低年级段孩子懵懂无措怎么办?全员导师们暖心陪伴注入正能量
2022-05-2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上海中小学生开展在线学习已经两个多月,对于小学低年级段的孩子们来说,这么长时间的居家学习免不了会有些懵懂和无措,尤其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经历居家学习,需要从零开始适应云端课堂。针对这一情况,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的全员导师们积极探索云端共学交流的方式,多维度切入,用暖心陪伴,为孩子们的居家学习生活注入正能量。

一年级组全员导师周游一直相信,教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才能引导学生成为充满正能量的人。于是,在特殊的线上教学时期,她以学科为桥,成为了孩子们情绪的“协管员”。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周游常常鼓励孩子们动手、动脑、动口,试着写一写、画一画、读一读、演一演,不厌其烦地以多种途径,与孩子们一起在云端交织爱语文、学语文的画面。小朋友们也不局限于时空,以晓黑板为平台,通过视频、图文等形式充分展示自己的语言才华——大家互相学习,甚至比试一番。在周老师的精心引导下,语文的读写学习不再那么枯燥,孩子们能够乐在其中。

周游还喜欢在鼓励中播撒乐观与坚强,转入线上教学起,她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几乎每天都会和班主任交流班上学生的情况。当得知班上一个小朋友和家人一同去了方舱隔离,她主动与家长、孩子联系,并积极开导。让周老师开心的是,孩子没有被“打倒”,而是在方舱照常学习。在保护孩子隐私的前提下,周游不断给予表扬,为孩子加油鼓劲。

濮晓蕾是二年级组全员导师,疫情期间,孩子们每周都很期待与濮老师之间的专属“云陪伴”时间。每一次线上云陪伴,濮老师都会和孩子分享自己居家的生活,聊美食、聊动画,不断走进孩子心里,成为孩子可以分享心事的“亲人”。而在与同学们的日常交谈中,她总能用幽默亲切的语言逗得孩子们开怀大笑,哪怕是批评的话语,她也能用逗趣的方式,让孩子们欣然接受。

濮晓蕾的课形式多样,时而组织孩子开展小组比拼,时而鼓励孩子进行思维训练,时而引导他们动手制作数学模具或进行实验。生动幽默的上课风格,使孩子对她的“经典语录”念念不忘,还常与家长分享。潜移默化中,孩子们也都爱上了数学。“你可以叫我姐姐!”这是濮晓蕾最常对学生说的。而她也用实际行动,真正成为了孩子们无比信任的知心姐姐,成为了他们眼中无所不能的“超级侠”和课内外兴趣探索的“领航员”。

三年级组全员导师胡俊是年级中十几个“宝宝”的“亲人”,她经常利用课前、课后的一些时间与结对的孩子们交流沟通,提出有效的建议,帮助他们缓解在线学习带来的焦虑,同时给出实际的方法,指导他们更好地参与英语课程的学习。

一天,胡俊老师发现平时学习认真的小佳(化名)作业字迹潦草,错误百出,于是立刻翻阅了小佳近期所有的作业记录,发现其近两周来的作业质量每况愈下。胡俊立即和孩子妈妈取得了联系,得知是因疫情滞留在家的亲戚姐姐学习习惯不好,影响到了小佳的学习状态,而孩子妈妈也因近期忙于帮助小区居民团购物资,忽视了对孩子的关心。了解了这些情况后,胡老师立即给出了操作性强的调整建议,也对小佳的上课表现多了一份关注,鼓励她勇敢开口说英语,潜移默化引导她专心听课、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在胡老师的关心下,小佳的学习状态逐渐“回归”。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从学校方面了解到,面对小学部低年段的孩子,学校的导师们在线上教学期间,都以“全能”姿态担当起云端关怀呵护的职责,为孩子们答疑解惑的同时,让他们在家也能保持对美好校园的归属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