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数据成功下传,离不开他们的团结协作
2022-06-07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今年4月16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中科院上海技物所研制宽幅光谱成像仪随星升空。记者从上海技物所获悉,近日,宽幅光谱成像仪已成功下传可见光通道数据。任务进展顺利的背后,是上海技物所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全体试验队员在疫情困难时期的团结协作。

 ※ 不同岗位同抗疫 ※ 

宽幅成像光谱仪主任设计师张冬冬是试验队领队。试验队开拔发射场时,张冬冬的妻子正作为一名社区医生奋战在上海抗疫第一线。

试验队领队张冬冬在卫星测试大厅

非常时期,张冬冬和妻子都清楚知道自己身上任务之重。每日忙碌,加班加点,可能连一个电话都通不上,只能利用零星的碎片时间抽空关心彼此情况,排解对家人的牵挂。“我是共产党员,该有这份担当。”张冬冬说。

张冬冬对技术近乎痴迷,虽然平时话不多,但是关键时刻总能冲锋在前,以创新的思维和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保障型号研制全过程。在此关键岗位上,他带领年轻的团队爆发出惊人的能量,队员们顺利完成了产品自检、交付装星、整星电测试、转场、发射等一系列关键任务。

这些年轻队员中,就有经常回响在载荷测试间里的“202”。“202”是宽幅光谱成像仪电测骨干史超然的“代号”,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是他工作生涯中的“首发星”,为此,他付出了十分的心血。

在长达两个月的发射场测试中,“202”白天在电测岗位上开展仪器测试,认真仔细判读仪器的每一个遥测数据,回应每一个测试指令;晚上继续对当天遥测和遥感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生怕漏看错判任何一个数据。

正因为如此“严、慎、细、实”的工作态度,史超然对仪器各测试状态了然于心,高质量地完成了仪器电测的所有工作。“两个月的基地生活虽然没有家人的陪伴和繁华丰富的生活,但是和‘兄弟们’一起经历‘首发星’的点滴有太多难忘和感动的瞬间,是我人生中一段非常宝贵的财富和经历。”他说。

试验队骨干史超然在电测间

 ※ 哪里需要就在哪 ※ 

单成栋是宽幅成像仪辐冷分系统的技术负责人,从产品装卸到转场撤场,从组织队员到项目服务,他永远会出现在大家最需要的地方,很多同事都觉得他就像一颗型号的螺丝钉,虽然不起眼却不可或缺。

试验队员单成栋在场坪参与卸车工作

受上海疫情形势影响,此次任务人员调度困难,所内热控设计师无法及时到岗,单成栋一声不吭挑起了重担。他“临时抱佛脚”,认真学习相关工艺文件和技术要求,严格按照相关步骤出色完成了产品热控技术状态确认工作。在基地的时间一点都不能浪费,在完成基地项目工作之余,他同时也积极参与所里正在开展的各相关型号任务,联系外协加工、进行数据分析、跟进项目进度、安排产品试验,事无巨细、耐心细致地推进每一项工作的进行,哪里需要他,他就在哪里。

最让人放心的“产品卫士”李杰主要负责宽幅成像仪辐冷发射场防污染、星上操作和电测试工作。他的岗位每天要和产品密切打交道,是最近距离接触产品的岗位,需要绝对的细心和严谨。

李杰为工程大总师蒋光伟、卫星总指挥吕利清介绍设备运行情况

这次任务中,有个小插曲让他至今记忆犹新。在仪器开箱测试前,测试厂房环境洁净度指标未能达标,将影响后续任务进度。得知这个信息后,李杰快速响应,积极主动协调沟通,结合型号工作相关经验,针对现象快速定位故障点和关键点。经过仔细排查与分析,他发现是由于空调回风系统的滤芯出现异常,导致环境洁净度超标。他第一时间与环境保障人员进行协商,及时清洁测试厂房的回风管道并更换滤芯,完美地解决了问题,保障了任务进度和产品的质量安全。

“在发射场产品测试过程中,就是要这样确保每一项测试工作都不能够出错,每一步操作都要在我脑海中进行反复的演练。”李杰说。他构建的产品管控要素清单,结合产品关键点全方位监控产品健康状态,成功实现产品零质量问题。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