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习近平上海足迹》首发后,一场热气腾腾的学习交流会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展开
2022-06-07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记者 刘昕璐/文、图

《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习近平上海足迹》昨天刚刚举行新书首发式,一场热气腾腾的学习交流会今天上午就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初心讲堂展开。原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馆长倪兴祥、张黎明作专题分享,带来他们在馆内工作时曾与总书记接触时的场景故事。光荣、使命与责任,正在一大人心中发出更深的回响。

  老馆长带来历史讲述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这些年,上海加紧实施“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深入发掘红色资源,让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根植市民心中。书籍第一章的第一幅照片就是2017年10月31日,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其他常委同志在一大会址纪念馆一起重温入党誓言。这让所有一大人更加感受到在党的诞生地工作的光荣与使命、责任。

时任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馆长张黎明记得,那天,时近中午,一辆车驶到黄陂南路兴业路路口停下。习近平总书记和六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从车上下来,走向二三十米外一幢青砖墙红窗棂的小楼。

“总书记您好,欢迎重回党的诞生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工作人员迎上前,习近平神情庄重地说:“我们应该回来看看。”这话让周围的人都心中一热。

1921年的那个7月,十多位来自不同地方、从事不同职业的人,身着不同式样的衣服,满怀着对马克思主义救中国的懂憬来到这里,叩响大门上的铜环。那时,这些有志之士或许不会想到,百年后的中国会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历史变迁。

习近平特地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的一周后,带领六位政治局常委赶赴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随后又到浙江嘉兴瞻仰南湖红船,沿着早期共产觉人的足迹,探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

在中共一大会址,对着按当年开会原样布置的18平方米房间,习近平久久凝视,叮嘱一定要把会址保护好、利用好。习近平还满怀深情地说:“毛泽东同志称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产床’,这个比喻很形象,我看这里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在一系列专题展区,陈列着大量实物和图片,习近平一边听取介绍一边询问细节。他对着中共一大代表群像浮雕,一一列数代表的姓名,感叹英雄辈出,也感叹大浪淘沙。他感慨地说:“建党时的每件文物都十分珍费、每个情景都耐人寻味,我们要经常回忆、深入思索,从中解读我们党的初心。”

对于更早在任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馆长倪兴祥来说,总书记在中共一大会址的足迹同样记忆犹新。2007年,刚担任上海市委书记不久,习近平就曾带领上海市领导班子成员,一起来到兴业路76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他一到纪念馆就说:“今天我是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随后,他首先瞻仰了中共一大会议室原址,接着仔细参观了“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文物陈列”展览,仔细询问当年的一些细节。当时,倪兴祥就陪同在侧。令他印象最深的,是当习近平看到董必武同志的题词“作始也简,将毕也钜”时驻足思考良久。

习近平一边看一边动情地说:“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上海,这是上海的骄傲,我们有幸在上海工作,既感到十分光荣,更倍感责任重大。”参观结束,习近平对在场的市领导说,通过翔实的历史资料,看到了我们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从最初的几十个党员发展到现在,这个伟大的征程使我们更加坚定地认识到,我们党的使命光荣和责任重大。

习近平在上海工作期间,先后三次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每次来到这里,他都仔细参观,跟身边同志亲切交流。他反复强调,党员干部要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重温党的光辉历程,缅怀党的丰功伟绩,学习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

分享中,倪兴祥动情地说,在退休离开一大的时候,感到最欣慰的就是,在馆工作的28年后,终于把一大会址完完整整安全交给了新的继任者,“这是党的诞生地的文物见证!”

  讲好文物故事讲好先烈的故事  

中共一大纪念馆宣传教育部主任杨宇就是2017年10月31日为总书记一行做讲解的金牌讲解员,“讲解时长45分钟,带给我的力量,却可以充斥我整个一生。”

杨宇说,在建党百年前夕,她和同事合著了一本书《真理的味道》,写这本书的缘起就是当时在做“1031”这场接待的过程当中的总书记之问:《共产党宣言》的捐赠者张人亚,最后的人生经历是怎么样的。“当年在回答完总书记的提问之后,我时常在想,一个人他是因为一本书才让别人记住的吗,其实不是的,这仅仅是他生命长河当中的一个举动而已,让我们能记住的是他长长久久对革命信仰的坚守,所以,这更要求我们宣教工作者要更好地讲好文物故事,讲好先烈的故事。”杨宇说。

在她看来,新一代党史教育工作者,不仅是讲故事,更要把故事背后的信仰的力量传递出来,这也理应是新一代一大人的行动指南和座右铭。杨宇援引接待大数据,当下,未成年人观众占比大概是在15%左右,但是,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想从孩子抓起,从小让他们了解党的光荣历史。

新书刚刚拿到,还来不及细读,但通过讲解时的互动,让杨宇深深觉得,首先要学的是“两个心”。“常学总书记的赤子之心,常学总书记的叩问初心。”现场,杨宇还分享了一个讲解词改动的细节——以前,说得最多的是第一句话就是“欢迎各位观众参观一大会址”,2007年后,“参观”两字改成了“瞻仰”。一词之改的背后,体现的正是那一句话的现实映照:走得再远、走到再辉煌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我很骄傲,我有这样的一个标签:我是一大人。我们都常常叩问初心,为讲好建党故事,彰显伟大建党精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杨宇说,自己之后还将认真学习、读透新书中的每一个细节,在今后讲解、教育活动、各项讲座中,都将总书记的言行、精神贯穿到所有的工作当中去。

  建设好这座不朽的精神家园  

“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是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是中国共产党文化基因、精神灵魂、历史根脉的所在。中共一大纪念馆是上海的重要红色地标,在上海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时代征程中有重要作用。” 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薛峰说道。

薛峰说,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共一大会址的高度重视与亲切关怀,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守护和建设事业激励人心、指明方向、引领行动。

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一大人”以总书记嘱托为思想引领,永葆守护中国共产党根脉的初心,担当建设好中共一大会址的时代使命。全馆上下齐心协力,以精致展陈内容、精心接待服务、精彩讲述解说、精细配套保障服务社会,为赓续红色血脉、传播红色文化发挥重要作用。

他介绍,中共一大纪念馆始终以红色场馆的使命为行动引领,为推动纪念馆发展精准发力,广泛征集文物,夯实立馆之本,打造展览精品,攀登文化高地,开展特色活动,凸显党性魅力。今后,纪念馆将继续坚持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方向引领,为激发纪念馆活力持续发力。

“全体一大人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为彰显中共一大纪念馆作为红色文化场馆的引领作用,全力凝聚起万众同心、砥砺奋进的磅礴力量,奋力创造出无愧于党的诞生地的出色业绩,为风华正茂的中国共产党,建设一座不朽的精神家园。” 薛峰说道。

青年报·青春上记者 刘昕璐/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