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糟”万物香
老大同的糟卤已经成了一种特殊的夏日味道。本文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记者 杨力佳
天气一热,没有比香气扑鼻、口感鲜爽的各种糟货更加让人食指大动的了——将大荤放在糟卤里一浸,油脂尽消,入口浓香,胃口大开。而要说到糟货界的C位,创始于公元1854年的中华老字号“老大同”一定榜上有名,2015年,“老大同香糟制作技艺”还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了一张闪亮的海派美食名片。
// 历史 //
从贡品走入百姓餐桌
香糟技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朝,糟腐乳、糟肉等糟货就非常盛行。从香糟原料来说,分为红糟和白糟,红糟是用黄酒酒糟做成的糟卤,白糟是用老白酒做成的糟卤。从糟味食品制作方法来分,可分为卤糟、生糟、熟糟和氽汤。
老大同前身为老大同酱园,创立于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距今已有近167年的历史。早在秦汉时期,人们就开始使用香糟这味调味品,经过不断的打磨、发展,一直到清朝,上海的一个酱园做出的香糟成为了清朝的贡品,这便是老大同酱园及香糟的前身。后来,老大同酱园变为了现在的老大同调味品公司,继续精心研制各类糟产品:香糟泥、香糟卤、糟油,等等。直至今日,当你做客任何一家上海本帮菜餐馆,只要浏览一下菜单就会发现,无论是凉拌,还是热炒,都能看见香糟的绵绵美味。而据老大同的老法师们介绍,上海滩上只要是带糟的本帮菜肴,几乎都会选用老大同的香糟作为原料,然后再凭借各自的独门技术,配置出口味迥异的糟香菜品。即便是燕云楼这样的京菜馆,新雅这样的粤菜馆,每每烹制上佳菜品时,都会首推老大同的香糟,以确保佳肴鲜香熏鼻,沁入心脾。
优质的原料、精准的配方、较高的工艺要求和鲜明的上海地域特色,使老大同香糟虽历经百年,仍历久弥新,越陈越香。可腌制鸡、鸭、鱼、肉,也可烧制各种时蔬,使用中无论红烧、冷拌还是卤制,只需使用少量,即可提鲜解腥、清淡爽口、回味无穷。
老大同的明星产品“香糟风肉”。
// 历人 //
46年悉心求索的“必选项”
在这份让一代又一代的食客津津乐道、念念不忘的背后,老大同究竟有哪些秘诀呢?还是让第四代传人王浩秋向大家娓娓道来吧。
现老大同香糟制作技艺第四代传人王浩秋,早在1976年就拜师学艺进了老大同,46年的悉心求索,渗融了他精中求精选天然原料的丰富经历。他无数次前往贵州、广西、云南、山东、福建、宁夏广选意中食材,采撷橘皮、茴香、丁香、枸杞、八角的上等佳料,经过多年的积累,总结出了多个“必选”——橘皮山东必选,茴香四川必选,丁香广西必选,枸杞云南必选……它们均入选了他所珍藏的选料笔记中。
“老大同的糟油有自身的奥妙,它和太仓糟油是两个路子。老大同糟油是用绍兴加饭酒,现在用嘉善黄酒(善酿),辅以若干中药材配制;太仓糟油则是用流行于太仓、浏河及崇明的老白酒(酒酿酒)为底料。从用料上看,老大同虽然成本高,但是内行人都明白其中的内涵,所以都非常认同。”王浩秋补充道。
王浩秋指导香糟制作。
// 匠艺 //
香糟的诞生
一、粉碎
把香料颗粒一层一层铺开后,历经反复搅拌,以备粉碎机统一打粉。工人们把西塘陈年老酒过滤后卸下糟板,借助机器予以粉碎。
二、配味
将制成的香粉和市面上罕有的药引子按严格规范的比例,一层一层均匀地放入已被粉碎的酒糟之中,让配味味到其成。
三、搅拌
三匀三翻,将酒糟和香粉有机拌透拌匀,直至完美交融后装入坛中一槌接一槌地捣实。这既是一门不俗的技艺,又是一种不轻的体力活。其要义在于操作者用力要得当。要不然,太实太松都会影响各种配料失之转换和陈化。
四、封口
酒糟和香粉入坛后一旦捣实,要尽快撒上一层麸皮,而后再用荷叶和笋壳包裹,最后用泥土将坛口严实封堵。在自然的催化下,假以时日,酒糟和外部世界完全隔离,其间对食品卫生的要求近于严苛。香料和香糟在干燥和通风的仓库中至少要存放2-3年时间。如此这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些天然的香料和酒糟便有了充足的时间相互作用和发酵,及至陈化。
老大同的明星产品“香糟鸭翅”。
// 传承 //
把百年老店的味道留下来
作为香糟之源,在传承着最经典、最纯正的海派口味的同时,老大同也在不遗余力地宣传、介绍上海海派香糟文化——参加各类展览、会演、博览会等活动,举办各种讲座、沙龙、竞赛等活动,王浩秋曾多次参加非遗进校园等普及教育活动,使得“糟”文化得到弘扬,非遗项目得到认同尊重和弘扬发展。
和许多老字号一样,在守望过往辉煌历史的同时,也要展望未来发展的可能,于是老大同推出了“香糟风肉”这一创新型衍生香糟产品,糟味香肠、香糟鸭翅已经成为了让消费者满意的明星产品,与此同时,新品也在不断推出,据透露,在今年下半年,又将有一款美味问世。
旧时代烟雨中落生的百年老店老大同,从1854年初涉香糟开发,几代传人起步于因地制宜,苦心孤诣地不断追寻,一步一个脚印,终于塑筑了上海滩独具一格的香糟美味。如今,第四代传人王浩秋已经退休,但他仍坚持与现在的经理一同关心香糟的未来发展问题,“上海不应该失去香糟,老大同是上海的一张名片。酒糟最早从苏州传过来,后来苏州没有了,上海传承下来了。实际上苏州、无锡以前都叫酒糟,上海人叫香糟,因为里边加了香料,现在大家都只认这个了。香糟是风味调味品,它的滋味难以形容。似酒非酒、若有若无的陈年糟味,代表着上海的老味道,是根植在许多人脑海中的味道记忆,上海人都好这一口。现在,后备人才的培养是我最担心的一件事情。香糟食品看似门槛不高,学问其实不少。自己也只有力尽所能,在今后的日子里做好传帮带。”
青年报记者 杨力佳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