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能做妙手回春的医生,还可能变成工程师,交大医学院新一批医工交叉博士生即将毕业
2022-06-1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学医=厚厚的医学书+洁白的白大褂+神秘的解剖教室?在有着126年办学、70年办院经历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医,既能做妙手回春的医生,还可能变成工程师。上海交大医学院传出消息,新一批医工交叉博士生即将毕业,他们的科研成果已经在临床医疗中显现出较为突出的创新性和应用价值,也为“健康中国”建设打下坚实的人才资源基础。

一直以来,医学之路的探索有无限可能。学科交叉是当今科技创新的源泉。在大健康布局下,学科交叉全面启动,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势在必行。

交大医学院介绍,学校不断加强学科和师资建设,支撑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附属医院加快以信息化建设为主的智慧医院建设,国家级医学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也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当下,在创新改革招生模式上,已经开创“X+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率先在全国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理工文等学科中招录优秀本科毕业生,创新“X+医学”的复合型培养模式,吸引多学科背景的一流生源来学医,学生在完成临床医学专业四年学习后,授予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学位,涌现出一批兼具扎实工科理科背景,又具有过硬医疗技术的杰出人才。

在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上,着力建设“医+X”人才培养体系。医学院紧跟科技革命快速发展,在已有医学专业课程中融入人工智能和5G等前沿技术,构建了交叉学科课程体系,设立交叉学科创新人才实践培养基地,由院士领衔主要课程建设,组建了跨学科、跨院系、跨学校、跨领域的高水平师资团队,优化医学生交叉学科知识体系,培养医学生复合型创新能力。

近日,新一批医工交叉博士生即将毕业,他们的科研成果在临床医疗中已体现出较为突出的创新性和应用价值,研究包括“超声影像监控下磁调控微纳机器人用于增强血栓治疗”“OGT及其介导的O-GlcNAc糖基化修饰在肺癌骨转移中的功能机制”等,极大地拓宽了跨高校、跨院系、跨学科间合作协同创新培养研究生的新思路,开创“以学科为中心”迈向“以问题为中心”的新时代复合型高端人才教育新格局,真正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命健康全周期理念、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等复杂性社会问题提升为医工交叉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与价值导向。

校方表示,医工交叉已逐渐成为上海交大医学院新医科创新发展的主要趋势,通过探索医工交叉融合机制,引导整合生命科学以及理工科学等领域的科研力量,解决医学与健康学科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同时培养一批具有医学与工学复合型“新医科”人才,为“健康中国”建设打下坚实的人才资源基础,共同推进一流医学院和一流医学学科的发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