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工程实践转“线上”,上大这群工科学生“云上实习”
2022-06-22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同学们有没有曾经尝试设计过一款产品呢?如果没有,那我们将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共同设计一款产品。”……一辆“自强号智能物流小车如何完成从设计到制造的流程?带着满满的好奇与期待,上海大学200余名同学准时进入了上大“金工实习”课程线上直播间。

 // 老师化身“大国工匠主播” // 

记者了解到,受到疫情影响,上海大学一批工科学生的暑期工程实践教学“金工实习”从线下转到了线上。为了让线上实践与线下课程“实质等效”,甚至优于单纯的线下课程,上海大学工训中心积极探索,首次推出“项目贯穿始终、全程现场直播、线上线下融合”的“云上实习”实践教学模式,老师们也化身为“大国工匠主播”。

第一堂 “金工实习直播间”,就有首批216名学生进入。这次金工和电子实习,均以智能物流小车为载体,采用设计、仿真、实物制作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从设计到制造的全过程,实现机+电+智能综合实训。“电子实习”则围绕智能物流小车用到的电子工艺及制作展,通过课程讲解、现场直播、软件实操等方式,为同学们打开通往电子世界的大门。

课程由宋晨霞老师讲授的“金工实习”项目式理论教学开启,她带着同学们利用业界主流的三维设计软件CATIA,设计并装配出一辆完整的智能物流小车。

进入实操阶段,上海大学青年教师李坤樑成为本轮“金工实习”第一位亮相的“主播”。李老师身穿灰色工装,表情从容,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带领线上课程班学生,穿梭在工训中心大楼,“导览”每个楼层、每个车间和实训中心……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出镜 “主播”从容的背后,是他们不分昼夜地进行集体备课、课程模拟直播、视频课录制等实战演练和课程准备的辛劳。同时学校各部门也倾力给予硬件、软件等设施设备支持及网络保障,做好设施技术服务支持,并专门在线上负责答疑互动,让同学们获得最清晰的画面和最佳的上课体验。

虽然无法实际操作设备,但现场直播和课堂互动让同学们学习热情高涨,特别是贴片焊接直播演示时,有同学不禁在弹幕称赞为“大国工匠必修课”,“主播”精湛的焊接技术也获得了学生心中送出的火箭。课程互动热烈。

 // “云上实习”让暑期实践不间断 // 

“云上实习直播间”让学生有了更好的学习感受,老师讲解更清楚,演示操作更清晰,答疑互动更及时。充分准备的线上课程也收获了同学们的“五星好评”——“老师们非常有耐心,对每一步操作都做到了耐心的讲解,尤其是上午的3D扫描非常有趣。”“今天的课程理解记忆的地方比较多,不过老师们做了补充视频,帮助我们理解。”“导播老师和摄像老师今天拍得好清楚,老师讲解也很细致!”“感觉课程部分与部分之间衔接得很流畅,辛苦老师们用心准备了。”

“云上实习直播间”开课第一天便有216名同学参与其中,同学们对“云上实习”课程的安排、内容以及优越的实训环境、先进的实训设备都表现出浓厚兴趣,线上互动活跃,课程评论区更是好评如潮,同学们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纷纷表示希望能够自己亲自动手进行操作。

据介绍,后续,云上金工实习课程还会围绕产品项目制造的流程展开,从设计到加工环节,最后装配调试,过程中穿插着精密测量对质量的监控,另外还有数控加工、激光切割、3D打印等既先进又非常有趣的实践工种,希望通过这些内容能够培养学生了解制造工艺方法,掌握工程知识、材料、工具和软件的应用,努力营造一个开放的、创新的实践环境,让学生在工程训练中提升工程素养,强化质量意识,培养工程系统思维。

作为国家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上海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作为学校工程人才培养主战场之一,一直不断探索卓越创新工程人才培养实践模式。2021-2022学年夏季学期,上海大学工训中心承担了7门金工实习类实践课程和1门电子实习课程,涉及学校3307名学生。作为近40个理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实践课程,“金工实习”成为学生了解机械和电子领域的先进技术、掌握相关工程知识、熟练使用软件及操作仪器设备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动手能力、工匠精神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