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代表说|马飞飞:希望和大家一起守住这座希望之城
2022-06-25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今天上午在世博中心隆重开幕。聆听了李强同志作的题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报告,80后党代表、市青联委员马飞飞有感而发。

亲身参与大上海保卫战的马飞飞在采访过程中几欲落泪。“戳中我了,破防了。”马飞飞强调说,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她和小伙伴们24小时轮流值守守护这座城,一天工作20多个小时乃至通宵是常态。

 ◇ 24小时待命,年轻人成为抗疫的攻坚力量 ◇ 

报告中提到,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进一步彰显在大上海保卫战中铸就的坚信与坚守、自律与互助、拼搏到底与敢于胜利等可贵品质。

80后党代表马飞飞是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消毒科科长。从2020年开始,她就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还曾获得过“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我们很多青年投入了疫情防控工作。真的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说起大上海保卫战,她的情绪有些激动。“所有人都带着一腔热血投入战斗,获得了市民的认可。在社区,青年志愿者参加保供物资发放、核酸筛查等,不求回报,不求荣誉,真心实意地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觉悟非常高。”

本轮疫情期间,她在嘉定区卫健委挂职,从事疫情分析、研判,通过对嘉定区疫情形势做分析,科学研判风险点,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设性的意见。在挂职之前,她在单位主要从事流调工作,是嘉定区疾控中心流调组组长。让马飞飞感慨的是,自己的组里几乎都是年轻人。“流调组队员24小时待命,无论何时,半夜也好,凌晨也罢,只要有疫情,我们就要第一时间响应、处置。印象很深的是,有次大家连续工作了30多个小时不眠不休。”

“今天的会上,我听到了一句话‘干到流泪,哭完后再干’。我听了很有感触,有很多小伙伴身心俱疲,大家迈过了这道坎继续投入到工作中,这种韧劲让人感动。”马飞飞举例说,在本轮疫情中,以嘉定区疾控中心流调组为例,有80多名流调队员。为了照顾年纪大的队员,夜班都是青年人顶着,连续工作20多个小时是常态。可以说,年轻人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已经成为抗疫的攻坚力量。面对高强度的工作,他们有精力、有体力、有干劲。

 ◇ 喜欢这座城市,希望和大家一起守住这座希望之城 ◇ 

因为工作岗位的缘故,于马飞飞而言,这场与疫情的搏击更像是一场持久战。回忆2年多前疫情刚肆虐国内的时候,那一幕历历在目。

那时的马飞飞每天要通过电话对海关通报异常的入境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细节的要求非常严苛,比如时间要精确到时和分,地点要精确到楼号和室,行程精确到车次、航班号和车牌号。

为了做到精准流调,就要平衡一个度,即既不能无限制扩大范围,又不能遗漏任何一个可能被感染的人,这是一门技术活,需要丰富的经验。

因为流调对象来自五湖四海甚至全球各地,马飞飞和同事们还要闯过语言关,借助翻译机等工具。有时候碰到口音重的对象连翻译机也束手无策的时候,她和和同事们有时还要找到当事人的家属,通过电话或者视频交流,由家属作翻译。

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候,马飞飞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口罩和面罩,在隔离病房内对病人展开问询。几乎一周她总有两三天要通宵,第二天还要继续工作。

今年2月底3月初开始,马飞飞和同事们的工作强度猛增。有一次,同事看到马飞飞在打字的时候有点半寐半醒,不时睁开眼再闭上。还有一次有人发现她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晃了许久都没晃醒,实在是太累了。她表示自己无怨无悔,希望能和同事们并肩作战,守好这座城。

“党代会报告中提到了‘追梦圆梦,希望之城’,’我很有感触。”马飞飞告诉记者,自己是名新上海人,一工作就到了嘉定区,这些年来也一直定居在嘉定。“我非常喜欢上海。这里有年轻人需要的安全感、公平、公正等,物质、精神两方面都满足了青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里也有非常好的平台和政策。尤其是嘉定区有非常好的人才引进政策和平台。我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参与城市治理,建设希望之城。”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