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中的青春画像丨坚守口岸一线,“不负国门不负侬”
2022-06-2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最多的时候上海口岸承担了全国62%的入境航班、53%的航空入境旅客、46%的进口冷链货物。”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的这组数据令人破防,数据的背后有一群坚守口岸一线的上海机场移民管理警察,“国门卫士”以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守“国门”,拼搏到底,实践着“守一道门、护一座城、卫一国人”。

  坚守    “马上就回家”变成“善意的谎言”  

“爸爸,我刚学会了一首儿歌,唱给你听。”不久前,连续奋战在浦东国际机场口岸抗疫一线的上海机场边检站执勤十三队民警汉文锴通过视频听到了5岁女儿唱的儿歌。

“爸爸,我好想你,你什么时候能回来啊?”“马上,马上就回家……”在此次大上海保卫战中,汉文锴已经持续奋战了70余天,接连完成了多批次集中闭环执勤任务。每次接到女儿的视频电话,他常常不知如何回答,因为他的“马上”是一拖再拖,一延再延,“马上就回家”的诺言一次次变成了“善意的谎言”。有时面对女儿的连续追问,他一度哽咽,挂断视频后会泪目。

3月28日,上海以黄浦江为界分区分批实施核酸筛查,3月28日5时起,浦东全域实行封控管理,4月1日5时起,浦西也进入全域静态管理状态,自此,上海开启了全域静态管理模式。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全力保障口岸通关不停摆、外防输入无漏洞,上海边检机关迅速启动应急勤务方案,1800余名民警、辅警闻令而动、迅速集结,纷纷成立党员战疫突击队,相继投入勤务闭环,持续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我是党员,大家都在逆行出征,我不回去,请组织批准。”此时的汉文锴其实已经连续执勤7天,本可赶在封控之前顺利换岗,回家与亲人团聚。但看到星夜奔赴的战友、义无反顾的身影、灯火通明的机场,他立即向组织请战,投身特殊勤务,并做好了长期奋战的思想准备。

闭环执勤期间,汉文锴始终过着执勤点、隔离点“两点一线”的生活。特别是5月后,越来越多企业积极复工复产,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有序恢复。作为全球前三、境内第一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浦东国际机场货邮航班量也逐步回升,身为国际大港通关保畅战的一员,汉文锴的脚步更忙了,每日开展人员检查、机坪巡查、货机清舱……身上的防护服一穿就是几个小时,脸上常常布满深深的口罩勒痕,一碰到消杀酒精,更是火辣辣地疼。“虽然辛苦,但是能奋战在抗疫一线,也是为了国门安全和口岸畅通贡献一份力量。”

  拼搏    并肩作战,不负国门不负侬  

疫情发生两年多来,还有一支队伍始终战斗在浦东国际机场口岸,累计查验出入境人员超70万人次,查获各类违法人员300余名,数次执行集中闭环特殊任务,这就是“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上海机场边检站执勤七队。

来自该队的95后青年民警潘登辉曾远赴西藏边陲实践锻炼,经历过苛刻的高强度军事训练的他比同龄人更成熟,自去年8月从海拔5300多米的普玛江塘返沪后,潘登辉已在浦东机场口岸参加了几轮集中闭环勤务。“没什么特别的,我只是在尽力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坚决把‘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老西藏精神’带回上海。”参与一线执勤前,这名95后还写下一首七言律诗《出征》:申城雾锁待春晖,空寂唯有孤鸟飞。此去深知责任重,不负国门不负侬。

执勤七队另一名青年民警陈峻峰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大熊”,4月22日晚,身处“防范区”的他接到组织命令,将作为增援警力加入特殊时期联合执勤抗疫突击队。次日前往隔离点静默,时间紧急,执勤天数未知,但陈峻峰与同队战友兼女友李秋颖,毫不犹豫地选择报名。这对准双警伉俪,自去年8月拍好婚纱照以来,因为执行抗疫任务,已经连续两次推迟婚礼安排,双方家长也曾一致表示不能再拖了,他们都为今年春天的喜事做足了准备。但是,当一线战疫的集结号再次吹响,两人一致决定整理行装、共同返岗。

集中隔离“静默”期间,抗疫突击队安排了多场针对性业务和防疫培训,青年业务骨干“大熊”则承担了入境人员信息资料录入规则讲解任务,“各位同事,我为大家梳理讲解一下旅客查验技能。”

虽然婚礼还没办,但在今年五四青年节时,身处不同执勤单元的陈峻峰和李秋颖拍了一张执勤中变身“大白”的拼图合影,当作并肩作战的青春纪念。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