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营文艺院团:把失去的上半年“追”回来
2022-07-03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视频

7月份上海剧场演出的陆续恢复,让民营文艺院团看到了生存和发展的希望。作为受疫情影响最大的群体之一,上海民营院团多方发力,寻找生机和出路,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有21年历史的勤苑沪剧团是上海民营戏曲院团中的老大哥,在疫情中,它展示了自己的坚韧和魄力。

停演4个月

取消了52场演出

几天前,上海勤苑沪剧团团长王勤把同事卫继红和杨志杰请到家里,三个人想把疫情之中诞生的抗疫沪剧小演唱《2022年春天里的我们》进一步打磨编排,希望能尽快在勤苑沪剧团线上培训课程中教授这个作品。虽然线下演出即将陆续恢复,但在风险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开展戏曲的线上培训,是王勤他们比较有把握去做的事。

王勤(图左一)和卫继红(图右一)、杨志杰(图中)在家中排练

在过去的3个多月时间里,王勤经历了她2001年创办勤苑沪剧团以来最大的考验。3月8日,在王勤他们于浦东合庆镇演完了沪剧折子戏专场后,上海的舞台演出便因疫情影响而全部暂停。“我们一开始心情还比较平稳,但真的没有想到一停演就停了那么久。”王勤说。

应该说,这轮疫情对演出行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而对像勤苑沪剧团这些自负盈亏的民营文艺院团来说则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王勤告诉记者,新冠疫情3年以来,他们的演出多少受到了一些影响。在3月8日停演之前,今年他们团总共只演了25场,若在正常年份,春节前后都是戏曲演出的旺季,少说应该也演了100场。这次疫情中,他们取消的演出就达52场。

对于民营院团来说,维持生计的一个是作品创作,一个就是演出。创作是基础,而演出是生存的必要条件。王勤对记者表示,他们沪剧团往年一年的演出场次一般都在三四百场,最红火的2008年,甚至演了600多场。高频率的演出确保了院团可以正常运营,并可以拿出资金进行新作品的创排。去年6月,勤苑沪剧团因疫情而延期了4次的沪剧原创大戏《石榴红了》终于登上了舞台。像这种投资超过200万元的大戏必须演100场才能收回成本,可是现在一年过去了,《石榴红了》只演了十几场。“这是一部很感人的作品,我们希望让更多的人可以看到。但疫情之下,这个希望的实现有点艰难。”王勤说。

线上展演发力

抗疫新作传播正能量

这次疫情中,一些民营院团游走在生死线上。而让王勤稍许聊以慰藉的是,这么多年来她对演员一直采取的是“一戏一聘制”——沪剧团的35个员工中,除了七八位行政人员享有加金的待遇之外,其他都是“一戏一聘”,有演出就可以拿到报酬,其他时间都是各忙各的。这个制度让王勤在演出暂停的这几个月里可以减少一些压力,虽然院团受到了冲击,但还不至于就此倒闭。

尽管沪剧团暂时没有生存之忧,但王勤在这次疫情中一直反对“躺平”。“勤苑沪剧团线上培训课程”是2020年疫情之初为了应对线下停演风险,王勤他们力主创设的。今年3月抗疫最艰苦的时候,沪剧演员卫继红根据沪剧小戏《守望》的旋律填词,用了整整三天创作了抗疫沪剧小演唱《2022年春天里的我们》。王勤一听觉得好,就和卫继红进行再创作再加工。3月28日这部作品在勤苑沪剧团线上平台一亮相,立刻引起了戏迷的强烈关注,这部作品也成为此次疫情中少有的最激荡人心的沪剧新作之一。

“虽然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在疫情之中,大家从来没有忘记自己作为沪剧人的身份,都在为了共克时艰而出力。只有早日战胜疫情,大家才能过上如常的生活。”王勤告诉记者,疫情中他们团多名演员坚持在自家小区做志愿者,而她自己则参加抗疫的宣传工作,为新创抗疫沪剧《携手》作词,并辅导社区志愿者演唱,给抗疫中的市民更多正能量。

戏曲的线上传播一直是王勤相当关注的。疫情期间剧团积极开展线上展播活动,《银杏树下》《51把钥匙》《遥遥娘家路》《杨柳一家亲》《亲人》《陌上心曲》等剧目在学习强国、文化上海云、市民美育云客厅等平台亮相,引起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下半年重点创排

古装沪剧《酒魂曲》

几天前王勤收到了剧场演出即将重启的消息。“这真的是一个好消息。大上海保卫战胜利了,戏曲演员的生活就有指望了。”王勤说,最近已经有一些剧场前来联络恢复演出事宜,她现在最期盼的就是把疫情这几个月被迫取消的52场演出早日演完,把失去的上半年追回来。“这些演出都是我一场一场谈下来的,不演太可惜了。”

按照原先计划,勤苑沪剧团今年5月本要推出大型原创古装沪剧《酒魂曲》,现在生活恢复正常了,这部作品的创排工作今年下半年还会继续进行,预计明年与观众见面。王勤说,因为古装戏比现代戏的制作成本更高,一般院团涉足都会比较慎重。

在线下演出复苏的同时,线上的沪剧推广普及工作还将继续走向深入。在线上培育课程的框架内对《2022年春天里的我们》的教唱也会成为今年下半年的一个重点。此外,王勤下半年还会推出她的沪剧唱腔精选专辑。这个专辑汇集了近年来勤苑原创剧目中的经典唱段的视频欣赏和伴奏音频,是沪剧艺术在当下的传播与传承发展的见证。

“希望我们的动态清零能不断走向胜利,最终战胜病毒,真正迎来正常的生活。”王勤说,民营文艺院团与国家和城市的命运紧密相关,虽然再过去几个月中大家都受到了冲击,但对未来依然抱有信心,戏曲的大发展大繁荣终将实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视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