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之都|一座城,一条江,在这里解锁现代文明的生活密码
2022-07-10 生活

一条江穿城而过,总会给这座城市的人带来些什么,留下些什么。塞纳河流经巴黎,留下了著名的巴黎左岸;多瑙河流经维也纳,留下了那首著名的圆舞曲。

而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曾经在江边留下了无数的码头仓库,和很多堪称巨无霸的工厂。随着上海城市的发展,这些都已经成为历史。

今天,我们走在黄浦江畔,会看到怎样的景象?作为上海的母亲河,她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和满足?

1.黄浦江边有很多好去处。

青年报 杨颖 记者 孙琪

/  西岸  /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造就了“打卡胜地”

我们可以给活动在徐汇滨江的人们贴很多标签:运动、阳光、艺术……但是,任何一个单独的概念都无法周延,唯有把这一切综合到一起,你才会理解现代的上海是怎样的。当滨江建设能够满足上海人对现代生活的需求,这里就成为人们的“打卡胜地”,而这些设施本身,也就成为解锁上海现代文明生活的一把钥匙。

体验都市的律动

从落成那天开始徐汇滨江一直是个热门的名字。

恢复正常生活秩序后,到外面走走,呼吸一下外面的空气,成为很多市民的向往。不过,不些场馆因疫情防控暂时不能开放,黄浦江岸线就成为很多人出门的首选目的地。

如果说,外滩滨江因有了万国建筑博览群、有了曾经著名的“情人墙”而成为一幅凝固的画,那徐汇滨江就是一首律动的诗。才走到入口,就见有人踩着滑板从你身边潇洒地飞驰而过,其中不乏看上去像是学龄前的小孩,大人们放心地放手,由着他们自己在人群中穿行,而这些小不点们,滑板技术明显都不错,在人群中穿进穿出,自由放飞。

玩滑板的主力当然不是那些孩子们,二十来岁的女孩子最多,与众不同的是,大多数女孩子并不将自己打扮成运动达人,踩着滑板,身上的衣着时尚淑女,裙装、吊带装最为常见。对于他们来说,踩着滑板来徐汇滨江并不完全是运动锻炼方式,而是一种个性化的生活。

在这个地方,人们并不反感滑板在身边穿梭,轮滑甚至小轮自行车都会在身边掠过,造就了与其他公共场所不一样的体验,你反而觉得这样的混杂有了一种生机勃勃的动感。

为了喜欢滑板的年轻人,徐汇滨江特地建造了一个简易的滑板公园,整个公园设计成一个大大的碗形下凹状,当中略平,靠江边一处,还有几个较陡的凸起,让高阶滑板爱好者可以尝试在江边凌空飞翔的感觉。

初学者小心翼翼地从一侧慢慢滑下,渐渐地可以在碗中间做出转身或其他动作,也可以顺势滑上对面的斜坡,完成一个直线滑行。

一边是草坪绿化,一边则可以看到黄浦江水在夕阳下泛起粼粼波光,在滑板公园里,不管用什么姿势滑行,都会有一种在江面上滑翔的感觉。

不远处一台红色的塔吊高高耸立,动感极强的音乐隐隐约约飘过来,让人不由自主地跟随着音乐的节奏扭动腰肢,任滑板滑出一个漂亮的弧线,仿佛可以和上那边随着音乐跳操的节拍。

站在远处,看一个个矫健的身影,你会觉得连空气都在律动,而黄浦江,就在这样的年轻节奏里似乎也欢快了起来。

很多作家总爱将上海写成矜持而又小资的城市,却未料随着上海不断现代化,阳光、运动等等现代城市和现代文明的元素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了上海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晨跑、滑板、攀岩、骑行都是现代上海人的生活方式。

在江畔,记者邂逅了一群年轻人,他们席地而坐,惬意地享受着夜晚的习习凉风。聚会组织者是一位年轻人,这位网名“去冰半糖”的小伙子拉了一个群,有上百人,他每个周末策划不同的主题情境,喜欢的就按着这个主题情境来参加聚会。今天的主题是跳蚤市场,来参加聚会的都会带些小物件。也有微醺主题的活动,大家就会带着低度酒和饮料,来和熟悉或陌生的朋友相聚。女孩乌拉巴去西藏旅游三个月,刚回上海就来寻找她的小伙伴了。

夜色渐渐浓重,滑板公园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一些不下场的人,则坐在各个小广场,吹着江风,有的还在旅行车上挂起一个马灯,假装郊外露营,享受这安静却又动感十足的江边夜晚。

休闲、运动、艺术,各种生活方式在上海母亲河的河岸空间交汇融合。青年报记者 常鑫 摄

艺术“回来了”

人们喜欢去徐汇滨江,除了它提供的良好的动感空间,艺术范儿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徐汇滨江汇聚了上海最有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场馆,在上海人眼中,打卡徐汇滨江,那就是给自己的当代艺术素养增加了保鲜期。

虽然疫情期间这里的艺术场馆没有开放,但是,龙美术馆的工作的人员卢辉红却告诉记者,两个半月的疫情,其实并没有对美术馆的排期造成太大的影响,大多数展览或缩短时间,或延期,人们依然可以看到他们喜爱的艺术家的作品。即使因疫情一部分展品暂时无法出关,但6月1日一复工,他们就立刻去办理手续,准备重新开展。

倒是很多市民许久没有去这些艺术场馆流连,这个“瘾”是怎么也按捺不住了。一些龙美术馆的粉丝通过各种方式,询问美术馆什么时候开张,非常迫切。

美术馆也不负粉丝们的支持,7月1日重启,两个别具特色的美术展让人们直呼过瘾。

《满月》是美国洛杉矶艺术家詹妮弗·圭迪在中国的首次美术馆个展,也是艺术家迄今为止作品的一次纵览。

走进展厅,你会看见很多色块,抽象的图形,单纯的颜色,走近看,你会发现这些色块上有着不同的纹理,有的清晰,有的模糊,有的起伏,有的舒展。这是詹妮弗·圭迪的独家探索:她热衷于探索用沙子作画,她尝试使沙子永久地保留在画布上。她用了数年时间找到了现在与她作品紧密相连并具有强烈个人特征的图形。我们看到的这些纹理分明的“沙曼荼罗”作品,是通过用木销在厚厚的湿沙中压出凹痕绘制出的。

画家将沙子和各种材质的颜料混合,创作出了极其与众不同的视觉体验,而这样单纯又强烈的视觉体验,不正是走出家门的观众们所期待的吗?

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同时开展的沈小彤画展《画》。和詹妮弗·圭迪不同的是,沈小彤长于油画,没有那么多在材质上的创新,但是,看他的画,大面积的纯色块,强烈的色彩冲击,与詹妮弗·圭迪非常接近,不同的是,在这些抽象的色块中,沈小彤安排了人们熟悉的具象画面,比如花,比如儿时的肖像,这些熟悉的影像,被浓烈的背景烘托出来,平常的画面就有了穿透神经的尖锐。

美术馆里光影与色彩交融,美术馆外,一队穿着校服的孩子们正在集合。对于这些艺术作品,可能他们那个年纪还不太能理解,但是,播一颗艺术的种子在幼小的心灵,找一个恰当的时机让它们发芽,不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吗?

孩子们要在龙美术馆很有特色的建筑前合影,留下他们小学毕业的纪念。多少年后,再看到这张照片,他们会想起今年这个很特别的学期、那一次很特别的艺术课吗?

/  东岸  /

骑行是阅读东上海的最佳方式

若干年后,浦东滨江一定会成为世界城市建设史上最出色的作品,而骑行,则是上海人阅读东上海最好的方式。在绵延二十多公里的江岸边,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亘古流淌着的母亲河,可以体验为人们特意留出的共享空间,甚至可以融合进东岸生活的诸多场景。当然,近水楼台,感受着世界级的城市设计带来的日常生活是上海市民的独家记忆。

撞上南墙见风景

浦东的朋友说,浦东滨江有一条骑行道,一头在杨浦大桥,一头在徐浦大桥,两头各有一面墙,分别叫南墙和北墙,中间23公里,是业余选手的骑行胜地。之所以说业余选手,是因为骑行道限速25公里,这对于专业骑手来说有点慢。朋友说,在这条道慢慢骑行,两边风景绝佳。

选了一个太阳不那么猛烈的日子,记者从徐浦大桥附近的摆渡口过江,从浦东的轮渡站出来,旁边便是骑行道入口。骑行道的终端确实有一道墙,墙上是“东岸南墙”的涂鸦,想着“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熟语,心理暗暗好笑。

找一辆共享单车从这里出发,刚骑行了百来米,面前便猝不及防地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绝美江景,在都市中很少见到的壮阔景象迎面而来。另一边则是郁郁葱葱的绿植,树叶掩映间,隐约还可以看到黑瓦白墙的中式建筑,头顶上时而掠过的树影遮蔽了点点阳光,让人有了一丝丝的凉意。

车道高低起伏,略有蜿蜒,壮阔的江景时而被绿树鲜花遮掩,时而又以让人意想不到的角度重新出现,刚刚的兴奋尚未平歇,新的景色又让人惊喜。

沿江骑行风景美不胜收。青年报资料图

除了江景,这里的绿化也极有设计感,即使以这些园林景色打卡拍照也不虚此行。骑行道时而穿行在鲜花绿草之中,时而从休闲广场上凌空而过。广场上,江水边,有人歇息,有人嬉戏,与骑车人互不干扰。

约莫20分钟后,一片花海蓦然显现在眼前,铁艺的花架,月季花开得正艳。与之前的自然景色完全不同,设计师在这里设计了一片西式的园林,乍一闯入,就觉得有一出童话剧正在这里上演。

一路向北,浦东滨江将所有的江边地标都串联到了一起,后滩公园大概是最大的一处。世博会期间留下的雨水花园依然还在,一片各色植物参差的湿地,睡莲还没有开花,芦苇正神气活现地摇摆着高高的身子。旧厂房改建的景观,头顶的铁架中蓝天片片透入。唯有湿地旁的几块说明,还在诉说着作为世博城市生态功能的雨水花园曾经的辉煌。

不远处的草坪上,有人铺开了毯子,家人或朋友们坐在草地上,享受着以前只有去郊外才能享受到的那种远足生活。

骑行道没有刻意连接。穿过世博广场,骑行道标志留下一片空白。想来设计师的用意是让骑行者能够在这里略微驻足,重温一遍世博园区最美丽的景色所在。停下自行车,走上几格台阶,眼前依次展开的是梅赛德斯奔驰剧场、世博轴和中国馆,完全不同风格、不同色彩的建筑,此时在这里一字排开,构成了另一道独特的风景。

车到此处,半程已过,对岸以隐约可见外滩那片夺人眼球的建筑群。

继续向前,美景依然。

世博文化公园里,城市记忆与自然风光和谐共生。 青年报记者 施培琦 摄

 江边生活很上海 

说浦东,总绕不过陆家嘴,这片中国最热的热土,高楼林立,精英汇聚,有四方宾客,八面来风。以前,上海总以浦西为代表、为核心,而今,陆家嘴无论从哪个角度,都是上海最顶尖的表征。

陆家嘴是浦东开发最早的区域,寸土寸金,浦东滨江建设实际上早已完成。因此,这一段的骑行道就从原汁原味的陆家嘴滨江穿过。

这一片最多的是看得见江景的西餐厅和咖啡馆。车行至此,正是下班时分,江边往来人流一下多了。每家西餐馆都有人陆续入座,三五好友相,就着美丽的江景,看太阳西下,一天的疲惫以这样的方式渐渐消退。

更多的人在咖啡馆门前,排队买咖啡已是上海很多地方都可以看见的场景了。不过,站在江边,看无敌美景,排队似乎也没有那么累。

上海人并不吝惜工作的付出,同时也不会在物质和精神享受上苛待自己。陆家嘴的高楼是繁华与繁忙的合体,而由这样的高楼构成的景色,也让每天行走在这里的人感受到赏心悦目的美。更何况,这里除了贴着“金融”标签的高楼大厦,也有不少艺术范儿十足的建筑群落,比如新建的浦东美术馆,像一只巨大的镜框,镜框里变幻的背景让这座方正的建筑如一面电影屏幕。里面有人在拗造型拍照,玻璃墙外的风景和墙内的美人在镜头中融合。而寻找着最佳角度的他们,也成为了这个大镜框中美丽影像的组成部分。

车行向北,对岸的万国建筑博览群渐渐留在了身后,北外滩又隔江相望。此时,杨浦大桥已遥遥在望。

就在以为要到达北墙的时候,骑行道标志又一次中断,面前的广场突然多了许多电动自行车。这是23公里骑行道第一次没有中断在景点,而是中断在了一个传统生活场景中。这里是浦东歇浦路轮渡站,正是轮渡靠岸之际,那群电动车刚下轮渡,便与我们这些骑行者相遇了。

广场上熙熙攘攘,车流不断。从一幅幅美景中驶出,进入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世俗场景,你会感受到生活的生机勃勃,你会体会到什么叫烟火气。而高雅与世俗的无缝连接,全心工作与用心生活的合二为一,不正是上海这座城市与众不同的气质和个性吗? 浦东滨江用独特的城市建筑语言,将这样的气质表达得淋漓尽致。

“撞上”北墙的那一瞬间,我想,这是值得每个上海人都来骑行一遍的一条路,可以带着思考,可以只看美景,也可以在这条路上随便找个草坪坐下,享受黄浦江给你的独特的惬意。

青年报 杨颖 记者 孙琪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