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对摩擦性失业,年轻人不妨换一种思路
2022-07-2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宏

在近日国新办举行的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透露,青年就业困难问题仍然较为突出,截至6月份16—24岁城镇青年失业率攀升至19.3%。剖析这个现象时,他使用了一个词“摩擦性失业”,旋即在网络上掀起了热议,有网友批评说是“又创造了新词”来自我开脱。

然而,这次网友们还真批评错了。“摩擦性失业”还真是个专业的经济学词汇,指的是由于经济调整或资源配比失调,导致一部分人在换工作或者等待换工作的过程中产生失业。相对于“结构性失业”,它被普遍认为是临时性的、偶发性的。

为什么会“摩擦性失业”率走高?除了大的经济环境正在遭遇疫情冲击,还因为高等教育背景下的年轻人,对未来有着极高的预期,总想进“大厂”、“名企”,要“高薪”,否则对不起自己的20年寒窗。可骨感的现实是,符合这些要求的公司并不多,市场更需要的不是金领、高级白领,而是动手能力强的技术人才。两者之间的巨大落差,让“摩擦性失业”越来越普遍。

大环境的改变,是经济学家研究的课题,对我们绝大部分的年轻个体来说,如何摆脱就业困境,迅速融入社会生活大潮,成为一名标准的“社会人”,才更为重要。改变不了大势,则要迅速调整自身,找到最现实的就业观——与其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劳动力市场寻找和等待百分之百满意的岗位,还不如先从平凡的岗位做起来,经验都是在实干中积累的,资源也是在实干中搭建的,要知道绝大部分的人,都并非天纵奇才。

有人说:一个民族,年轻人要能仰望星空,才有希望和未来。这话没错,但“能仰望星空”,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在伸着脖子看天的,老人也常说“走路要经常看看脚下”,脚踏实地才有仰望星空的坚实基础。一直在喟叹怀才不遇,那你只会成为别人眼中的祥林嫂,但如果你一直在踏实做事,积累经验值的同时也不忘动态学习新技能、了解新形势,那你才能等来自己起飞的风口。

事实上,“摩擦性失业”并不等于就业机会完全丧失,某些行业人满为患,某些行业则亟须新生力量。三百六十行,风光各有时,想一想,你当年报考某个专业时,它或许还是学校的最热门专业,但等你就业时,说不定它已是门前鞍马稀。新的时代催生了众多的新生经济,也改造了一批老行业,死守着所谓的热门“大厂”“名企”,实在称不上明智之举。

年轻人最可贵的价值是什么?是轻装上阵,能搏!相比于苦等一个未知的满意岗位,不如放手一搏,亲手打下的一片天,也能让自己更有成就感。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宏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