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舅”视频创作者:没有人可以靠别人根治“精神内耗”
2022-07-27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7月26日,“二舅”刷屏。这段由UP主“衣戈猜想”所制作的一段长达11分钟的视频,引起了网友们的共鸣,并迅速被传播。对此,“衣戈猜想”表示出乎自己的意料。二舅让这位90后UP主感受到了“饱满”的人生力量,并激发了他的创作,但他并不想因此打扰到二舅的平静生活,毕竟没有人可以靠别人来根治自己的“精神内耗”,最终只有靠自己。

“片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真实的”

视频讲述的是“二舅”的一生。7月25日在B站发布至今,已有1860万的播放量,也是“衣戈猜想”播放量最高的一条视频。“衣戈猜想”真名唐浩,曾经是一名历史老师,此前,作为科普UP主,他的视频除了有一条播放量达到1300多万,其他都在几百、几十万上徘徊。

“完全没想到会火。”唐浩说,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十分“粗糙”的视频,整个创作团队只有他和妻子。“拍摄是跟媳妇一起拍的,完全用手机,镜头非常粗糙,画面也不完整,还各种抖动。”他预估这条视频只会有10万-15万的播放量,甚至担心会不会因此“掉一些粉”,因为和他之前的视频调性不太相同。

但拍这条视频,是他早在七八年前就有的想法。只是因为定居北京后回老家的次数逐渐减少,近两三年有了孩子又回到了家乡,这才抽时间拍摄了视频。“酝酿差不多有七八年了,一直想表达一下。片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真实的,我还删去了二舅一些更具有传奇色彩的经历。”

文案是他花了两晚自己写出来的,原本写了快5000字,后来删了1000多字。他也看到很多网友称赞文案,并比作余华。“千万别拿我跟余华老师比,他的作品我都看过,跟他比我是雕虫小技。”唐浩说,如果说有谁的影子,他觉得文字可能受汪曾祺的影响比较多,“比较克制,尽可能说人话,不堆砌词藻。另外一些冷幽默的地方受王小波和王朔的影响比较大。”

一个被自己认为有点“糙”的作品,没想到一夜爆火。唐浩猜想,或许和他自己一样,很多80后90后都背井离乡在大城市里工作,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也是从小在农村成长起来的,跟乡土中国仍然有很深的连接。“他们可能和我一样,印象当中的家乡永远是冬天,因为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回一次家,每次回家感慨的只有老人变老了,农村确实是变得越来越新了,有可能是这个东西击中了他们。”

他坦诚自己做的视频80%还是“功利”的,也会有“流量焦虑”,“以前的视频大家可能会抱着猎奇的心理点进来看,而这个视频,很多人发了很长的文字在分享自己的生活,我看到很感动,内心甚至有一点惶恐。”

让他有些意外的是不少00后的青睐。他们转发视频不是因为情怀,“他们所感慨的,无关于乡愁、城市化的改变,而是联想到了高考复读、考研失败等,如果说能从中收获到力量,那我觉得这个视频还是有意义的。”

“这种庄敬自强是我很佩服的”

唐浩是个90后,刚过30岁生日。在北京做了10年高中历史老师,教过很多届高三学生,有表达欲的时候就会做点视频,也是最近一两年开始兼职做自媒体。学历史的经历让他“擅长把枯燥的事情讲得有趣一点”,因为总是有些“莫名其妙的关注点”,又是个考据狂,虽然产出不高,但每次做的视频“数据都还不错”,这也是他半年前“一时冲动”辞职专职做了视频UP主的原因,他想在而立之年尝试一些别的东西。

生活在北京,他觉得自己的精神内耗“挺严重的”,经常会瞻前顾后,会有很多的遗憾,甚至有时会有一些非常悲观的态度。慢慢地,他从二舅身上,找到了现阶段评价人生终点的一个标准:“就是饱满。”

除了北京,二舅去过的最远的地方是县城,去帮亲戚修婚床。给宁宁买了房子后,二舅就住在村子里。县城房子便宜,唐浩曾经跟媳妇商量,过两年攒钱给二舅在县里买套房,但他完全不愿意去。

二舅这辈子从没坐过马桶,骑三轮摩托车也从来没有红绿灯意识,因为在乡间无拘无束惯了。“他平时所有时间都在干活,现在所有的时间都在照顾姥姥。有了智能手机后闲下来就刷视频,90%的东西都是维修的,各种掏下水管道、修剪子的,他可能很多维修知识都是后来从那学的。”

“他对历史、经济、政治一无所知。唯一知道的东西,就是好好地生活,认真地活着。”从小生活在农村,唐浩觉得像二舅这样的老一辈,其实非常“糙”,尤其是男人,导致交流时会产生很大的代沟,“但是当你作为一个年轻人,真正遇到事的时候,尤其你面对的一些困难,在他们看来,这算什么,他们一下子就站出来了。”

他记得三舅家孩子结婚,彩礼太高,二舅就先找别人借钱,再借给三舅。“他的情感表达非常简单:老人需要什么,孩子需要什么,兄弟姐妹需要什么,你们跟我说,我去想办法。我爱你、拥抱这种东西,离他太远了。”

唐浩说他这辈子只见二舅哭过一次,是喝了大酒之后想起来自己这一辈子确实过得有点苦,然后和四个兄妹抱在一块嚎啕大哭。之后再没见他哭,大部分时候都笑眯眯、乐呵呵的。“这种庄敬自强是我很佩服的,因为我做不到。”

但他能从二舅那里感受到那种力量。“到现在还没消散,但过一段时间,离他远了,这个视频也过去了,没有了那种感染的力量,我会不会又拧巴起来了?我不确定。”唐浩说。

“讨厌当人生导师,我只说我的选择”

没有人可以靠别人来根治自己心理上的顽疾,最终只有靠自己。这也是唐浩在视频中大量采取调侃、戏谑的语言去“解构”苦难的原因。“用各种破梗、各种小玩意儿。”比如“跳POPING”、比如“6688组合”等。在他看来,苦难就是又苦又难,“我不想升华它,我就怕一个劲絮叨,到最后让大家心情非常悲痛,哭泪涟涟的。”

在他看来,以前的人日子过得比较穷,但是他们都生活在农村,有人情社会。而今天的年轻人有一部分苦是老一辈的人没有吃过的。“到一个大城市漂泊,经历各种各样的人情冷暖,有深深的乡愁。”

片中最后说道:“我四肢健全,上过大学,又生在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我理应度过一个比二舅更为饱满的人生。”唐浩说这只是他当下的想法,“我从没想着要去教育社会、教育大众,我讨厌当人生导师,我只说我的选择。”

有很多网友提出可以将这个短视频拍成电影,唐浩也确实接到了一些影视创作团队的邀约,但他并不太热心,觉得“离得还是有点远,撑不起一个90分钟的电影”。而对于让二舅去各大短视频平台做直播的建议,他更是在微博上公开回复,明确拒绝。

事实上,最初如果不是说可以给学生一点激励,二舅连这个视频都不愿意拍。视频火了之后,唐浩也电话告诉了远在村中的家人,二舅很平静,村里也很平静,只有家人可能有些“破防”,“我妈看哭了。”

“我现在心中最希望的事是让热度赶紧下去。”唐浩坦言,他担心网络中的曝光会打搅到二舅现实中的生活,所以现在他不想让任何人知道二舅生活在什么地方,更不愿他平静的生活被打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