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计划走热,00后学生志愿选择更看重兴趣和喜欢
2022-08-08 青年

00后学生志愿选择更看重兴趣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今年是“强基计划”实施的第三年,随着学生对强基计划政策了解逐渐深入,今年强基计划报考热度十分火爆。近日,上海市松江二中的张王亿、孙彬然、范可枫三位同学分别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录取。谈及选择强基计划的原因,三位同学都表示,是出于兴趣和对所选学科的热爱。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了解到,与过去家长“包办”志愿填报相比,如今的00后学生在高中学习期间大多已对自己的志趣选择和未来职业发展有了初步规划,因此在志愿选择上,他们少了盲目与纠结,多了从兴趣和擅长出发的自信与坚定。

“高中三年让我对梦想进一步自信与肯定”

张王亿同学此次顺利被清华大学强基计划生物科学专业录取,他坦言,高中三年学习,让自己充分感受到了怀揣坚定的理想对一个人成长的意义。

从初中开始,张王亿就对医学和生命科学抱有兴趣,为了给梦想奠定基础,他在初中升高中的暑假就开始自学高中生物教材,并顺利考进了学校的生物竞赛基地班。两年的竞赛学习,使张王亿在高中阶段就对大学的相关专业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校为我们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使我有幸和高一参加生物竞赛获得全国金牌保送清华的崔逸丰学长当面交流,在专业问题得以解决的同时,也感受到学长对生命科学的赤诚之心,这进一步激发了我对这门学科的向往。”张王亿说,竞赛学习还锻炼了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了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这让他受益匪浅。

张王亿在班级里担任学习委员,在班主任胡新勇眼中,他除了在学习成绩上给同学树立榜样、乐于为同学们排疑解答外,作为班委,他也积极组织、参与各种活动,是学校国旗班和话剧社的一员。在学校排演的话剧《路》中,张王亿扮演了革命烈士侯绍裘的同窗赵祖康,“话剧的展演既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也让我从革命烈士们救亡图存的信念中加强了对国家、对民族的认同感。”

高中学习期间,张王亿还参加了学校的ESAIS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课题研究项目,并参与了医院的市民开放日活动,当了一回“见习医生”,“在这一过程中,我既参观了医院的一些重点科室与实验室,也穿上了大白防护服,体会到了抗疫一线医生的艰辛,这些经历让我对自己的理想有了近距离的接触和体验,也让我对梦想有了进一步的自信与肯定。”

“希望以后在历史学术研究道路上深入发展”

孙彬然同学被录取的是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历史学专业,她表示,自己从小就对历史与文化充满好奇,渴望探寻人性的光辉与幽暗、社会建构与历史发展的逻辑,也渴望更深切地理解自我和世界,“这也使我有了选择强基计划历史学的兴趣。”

在准备强基计划的过程中,需要在课堂之外进行拓展和积累,培养文学历史修养,孙彬然阅读了大量书籍,“如果说阅读是理解世界的方式,写作就是我理解自我的方式,给予我表达的快乐,使学习的旅途趣味纷呈。”孙彬然说,希望自己以后可以在历史学术研究的道路上深入发展,“因为历史对于人类具有深刻的意义。”

“一个人,再小的事坚持一两天容易,坚持三年便是不易。”在班主任徐幸眼中,孙彬然是一个有思想、有理想、有智慧、有担当的年轻人。作为语文课代表,三年来,每个语文早自修她都坚持领读、安排默写、收发作业、登记缺交名单,是老师的得力助手。不仅如此,身为年级“语文学习共同体”主要骨干,她还利用宝贵的课余时间组织学习共同体研讨活动,帮助同学们提高语文学习水平,分享学习心得、共同发展,“她自己广泛阅读,用自己的眼睛细致地观察世界,并用自己的文笔表达自己的思想,不论是鲁迅青少年文学奖一等奖,还是上海市作文大赛一等奖,作品都透着她对世界的独特视角和思考。”

孙彬然坦言,高中三年,学校给自己提供了自由发展的平台,班主任时时关注自己的成长并给予鼓励和建议,各科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教育自己永葆谦卑,“历史老师顾老师在讲授历史时,兼具趣味与开阔而深远的视角,进一步激发了我对历史的兴趣,并在准备强基校测的过程中给了我极大的支持。”

“争取通过自己的研究成果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出力”

作为“一个对人文学科充满热情的理科生”,范可枫同学被北京大学强基计划中国语言文学类录取。一直以来,范可枫对古诗词、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平时喜欢阅读李白、陆游、苏轼等古代大家的名作,也曾自己尝试创作诗歌,“兴趣是我学习中国文学与文字的动力。”

因为对文学的热爱,范可枫主动申请担任班级语文课代表,高中三年每一个语文早自修,她带领同学们早读、组织默写,收作业、发材料,让老师省心、放心。她还是年级“语文学习共同体”负责人,多次组织语文学习和阅读交流活动,积极参加各类赛事,在2019年古诗文阅读大赛中荣获上海市第一名。

范可枫说,高中三年,因为学校给予的机会,她与北大一直有一种奇妙的缘分。“2019年的北大之行,北大浓厚的人文气息与学术氛围在我心里播下了梦想的种子;2020年暑假我旁听了高三的强基计划课程,领略了基础学科的魅力;2021年夏天,在北京大学组织的暑期学堂中,我在聆听学术大师讲座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我的专业目标。这些经历丰富了我的高中生活,增长了我的见识。”

如愿进入北京大学后,范可枫将加入古文字学习者与研究者的行列。“我期待能够用我的学识来帮助人,而北大正是进行学术研究以增加全人类知识的极好的平台。希望进入大学后,不论面对怎样的挑战,我都能保持对文学与文字的热爱,争取在未来通过自己的研究成果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出力。”范可枫说。

基础学科走热,00后学生志愿选择更看重兴趣

强基计划即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是教育部开展的招生改革工作,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实施。

三年来,随着对强基计划政策了解逐渐深入,强基计划的报考热度已经日渐火爆。有数据显示,今年华东师大二附中共有355名高三毕业生,大多数都报考了强基计划。学校方面透露,这两年,对物理、数学、生物等基础学科感兴趣的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华师大二附中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在沪招生最多的学校。

在松江二中,考生们对强基计划也是热情高涨,今年全校430多名高三考生中,近200人报考了不同院校的强基计划。更让老师们欣喜的是,学生在报考志愿时的功利性逐渐在减弱,出发点更多是以自己的兴趣和擅长出发。

为对接强基计划,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未来人才,松江二中在落实好国家课程方案和上海市课程实施方案的前提下,还与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开展数学、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探索,与上海交通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G60科创走廊等开展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