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购网球课、共享妈妈私房课和社区花园……这个小区实现暑期亲子资源“内循环”
2022-08-0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真的没想到,疫情封控期间的团长制、邻里互助模式,现如今也延续下来。”青浦一个小区的85后青年志愿者邵暘惊奇地发现,正值暑期,因为前几月邻里关系破冰、持续升温,小区出现了新型邻里互助模式。比如家长们团一个网球老师空降小区、有特长的妈妈共享“私房课”、园艺达人开放私家花园给亲子家庭参观。炎炎夏日,小区的孩子们足不出小区,享受“内循环”的育儿资源。

 ◆ 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 

日前,记者来到该小区,恰逢居民袁小姐的女儿cherry和黄小姐的女儿amber上完网球课。原来,两人和另几位小区的孩子共享了一个网球老师,而这位老师是几位家长“团”来的。

袁小姐告诉记者,女儿今年8岁,今年年初开始学打网球,之前只能到外面的网球训练场练习。疫情封控期间,小区里有四五名热爱网球的爸爸们自发为七八个小朋友当起了私教,妈妈们则成为助教,负责捡球。上海解封后,爸妈们回归工作岗位,无暇再参与教学。但原本素不相识的亲子家庭想起将团购物品模式延伸到了团人上,商量着团来了一名网球老师。

记者了解到,这位网球老师原本是cherry的老师,因为小区远离市区,教练不可能单次往返,交通成本太高。因此,小区内的四户家庭共同邀请该教练到小区网球场教学。

妈妈黄小姐觉得这样的模式很好,网球教练一周来小区三次,每次4~5个小时,为5个小孩按时段开展一对一教学,平摊下来每小时的花费为200元,家长觉得很经济,教练一次往返的收入也较为可观,属于双赢。

有趣的是,小区里一些妈妈是学霸,暑期自己给娃辅导功课。比如袁小姐擅长辅导数学,而黄小姐在指导女儿乐器上有自己的独门秘籍。原本这是不外传的“私房课”,因为邻里关系升温,一些妈妈成了“共享老师”。

“这样的共享是基于良好的邻里人际交往和互信。”疫情封控期间,一度担任团长的黄小姐感慨地表示,封控期间,邻里互助的一幕幕让人感到很温馨,谁家缺了药、调味品、生活用品等,都是互帮互助,甚至还有共享家政员的。以前自己很少与邻居们交流,这么多年第一次感受到了远亲不如近邻。“记得有段时间,小区里流行共享美食,小区里的业主来自五湖四海,大家拿出家乡菜、拿手菜,互相送菜,热闹极了。我还有幸品尝到了湖北的牛肉、重庆的特产、东北的韭菜盒子等美食。解封后大家不缺菜了,到了暑期,优质的教育资源成了稀缺品,小区里有位开教育培训机构的妈妈开设了机械设计、人工智能等团购课,没想到很快就成团了。”

 ◆ 对邻居开放私家花园 ◆ 

“这个品种的绣球很特别,这是月季花……”来到一处大花园,铭牌上写着“emma’s garden”,这是小区园艺达人emma的私家花园,酷爱园艺的她将花园捣鼓成了一个迷你的植物园,仅绣球的品种就有近百种。恰逢暑期,这里成了小区孩子们最爱探秘的秘密花园,也是小区妈妈们喝下午茶、聚会的场所。

emma透露说,有段时间邻居们没地方去,无意中闯入了她的花园。这里的鸟语花香给邻居们带去了快乐,没想到来逛花园成了解封后的常态化生活方式被保留了下来。

其中,一些对植物感兴趣的孩子会踩着平衡车来串门,有一次一名孩子家里烧菜临时缺了迷迭香,便到emma阿姨的花园就地取材。

小区有孩子的家庭居多,来的人多了,emma的花园就成了不关门的共享花园。有的孩子得闲便会结伴到这里逛一圈,体验都市的一抹绿意盎然。

让emma感到惊喜的是,继她的花园之后,在疫情解封后不少邻居也开始了花园改造计划。“大家突然觉得园艺兼具了减压、社交等复合型功能。原本邻居们独门独户,老死不相往来,大家各忙各的,没有社区的概念,如今新的邻里社区文化被慢慢建立起来,赋予了社区浓浓的人情味。”

邵暘一家也是emma花园的“粉丝”,他也是小区孩子们喜爱的“邵哥哥”。在一家青少年社会组织工作的他今年六一儿童节为小区孩子们组织了一场趣味运动会。作为青年志愿者,他认为,尽管解封了,但小区邻里互助模式需要以新的形态延续下去,传播正能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