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助学金照亮大学生活,他们心怀感恩传递爱心
2022-08-1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最近,大学录取通知书陆续送到考生手里,新的人生阶段将要启航。本月,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的“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又将启动,资助从外省(或本市)考入上海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的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大一新生,助力他们完成大学梦。

作为大型公益助学活动,该项目自2006年在上海实施以来,已经有1300多名大一困难新生得到资助,资助金额达380余万元。他们品学兼优,有人穿上“橄榄绿”,有人成为 “大白”,怀着感恩的心传递爱心。

 阿布  曾是“橄榄绿”,无愧于青春 

阿布

阿布的全名叫阿布都库尤木·图尼亚孜,2022年6月,他正式告别东华大学,由于疫情和准备几场考试耽误了找工作,最近他努力面试,随时做好准备成为“职场新人”。

阿布是名来自边疆的贫困学生,母亲在他6岁时恋恋不舍地放开了他的手,告别了这世间,他对母亲的记忆已有些模糊。父亲务农,家里只在田里种植着玉米、小麦等农作物。不幸的是,父亲在他大学期间也离开了人世,老家没了亲人,他也几年没回故乡了,

上海是阿布第二个家乡,当进入东华大学后,他已经在思考要不做两份兼职攒学费和生活费,“可以去学校附近的快餐厅或便利店打工,也不会影响学习。”在老师的推荐和帮助下,阿布申请了圆梦大学助学金,当拿到助学金的那一刻,阿布悬着的心放下了,“感觉这笔助学金照亮了我的大学生活。”

开启全新生活的阿布在大一第二学期偶然看到征兵宣传标语,重燃儿时的当兵梦,他第一时间报了名,经过初检、复检、政审后,如愿坐上了开往部队的班车。

到了部队后,训练强度之大、纪律之严和陌生的环境让阿布喘不过气来,但头顶着“大学生士兵”,他不允许自己比别人差。他开始给自己“加餐”:“别人跑3公里我跑5公里,别人练20分钟器械我练40分钟,早晨提前半小时起床练短跑……”经过两个半月的坚持,最后阿布以综合成绩第二名结束了新兵连生活,大家对他的评价也从“哦,原来这是大学生士兵!”变成“不愧是大学生!”

当兵期间,每周一天半的政治学习让阿布学习了党史、军史,也学了英雄人物事迹,这些都深深触动了他,训练时他有枪就扛、有水就淌、有破就冲,赢得了战友们的肯定和信任。对于两年军旅生涯,阿布说:“当兵无悔无愧。”

回校后,阿布转了一次专业,学习上有了差距他就更努力,也制定了明确的学习计划,查缺补漏,加强专业学习,成绩也有显著提升。作为寝室长,他还经常与舍友沟通交流,排忧解难。今年疫情期间,他成为学校的“大白”,4月期间每天负责他所在的6楼寝室的餐饮分发。

“我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勇往直前,将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回馈社会、回馈国家,让更多人感受到这份正能量,传递给他人希望。”阿布说。

 小姚  志愿生涯中增加抗疫“大白”经历 

小姚(最右)

今年暑假,就读于上海财经大学的小姚回到了江苏省连云港的家乡,预习数据挖掘等课程,应聘了一份医药咨询类的线上实习,其余时间,他帮着务农的父母收玉米、种土豆,在炙热的阳光下挥汗如雨。

小姚来自连云港一个相对贫困的地区,爷爷、奶奶身体欠佳,父母务农收入有限,家里还有一位刚上高中的妹妹。当2020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财经大学后,他一度为学费而担心。辅导员老师介绍了不少助学金项目,最终他选择申请圆梦大学助学金,当申请成功的那一刻,小姚的脸上终于有了笑容。

拿到助学金,更应该好好学习,小姚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大一时因为有编程课,他的绩点不算理想,积极上进的他更加刻苦学习,大二结束时,他的平均绩点已达到3.5。大学生创新创业、互联网+、挑战杯、第七届“汇创青春”比赛等都有他参与的身影。

母亲常跟小姚说,得到别人的帮助,要懂得感谢。小姚觉得参与志愿服务是最直接的方式。大一时,他成了“复兴之路·薪火相传”百公里接力赛志愿者,见过凌晨四点的校园。在比赛现场,小姚是运动员换衣间的引导,遇到了很多优秀的参赛人员,特别是一位五十多岁叔叔也来参赛,叔叔告诉他:“人生要敢想敢试,不要给自己留遗憾。”这句话在19岁的小姚心中留有一席之地。

这之后,小姚在杨浦图书馆担任长期志愿者,在校学生会积极服务学生。今年,小姚的志愿生涯中又增添了新的一笔:抗疫志愿者。在疫情发生后学校进行封闭管理期间,他成了“大白”,每周一天,他都要负责所在楼层所有寝室的一日三餐,从食堂将饭菜搬运至寝室楼下,穿着“大白”服一次次往返于一楼和四楼之间,将饭菜送到每一间寝室前。来回奔走一个多小时,防护服里早已汗水连连,但小姚觉得,抗疫需要每个人一点一滴的付出。

喝水不忘挖井人,怀着对家乡的感激之情,小姚连着两次参与上海财经大学组织的返校宣讲,帮助更多家乡学子了解上财。虽然宣讲都因疫情原因未能进校,线上形式并未让他们松懈,有条不紊推进提前预热、会前宣传、会后答疑等工作。两年来,他曾就读的高中有四位学弟学妹考进了上财。

大一暑假,小姚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千村调查活动,在村支书的协助下,他和组员深入50余家农户,了解他们种植草莓、水蜜桃的销售渠道,提交了调研报告,还提出能否增加直播带货等形式,帮助家乡实现产业振兴。

助学金是小姚开启大学生活的起点,开学将大三的他也思考起未来,考研深造,再努力求职,“在实现自我价值回馈社会的同时,我也想尽我所能帮助一些贫困学子,实现他们的大学梦。”

 小杨  递交入党申请书,成为懂感恩之人 

小杨

作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21级学生,小杨去年入学时申请了圆梦大学助学金,4000元助学金不仅在经济上减轻了家庭负担,也坚定了她努力上进、自强,感恩的信念。

小杨来自河北沧州的农村,家有弟弟、妹妹,还有一位行动不便的奶奶,妈妈在家照顾一家老小,只有父亲一人在外打工。去年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全家人开心不已,父母没给小杨任何压力,“你去上海好好学习,开拓眼界。”左邻右里前来祝贺,也为这家人担心:“上海生活成本高,可得好好攒点钱。”

小杨心思细腻,默默盘算起如何攒学费、生活费,当圆梦大学助学金申请成功后,她如释重负。不过母亲从小对她的教育是:人一定要学会感恩,这样才会生活得更好,有来有往,情意才能继续。

小杨没有选择“躺平”,平时生活中,她秉承“勿以善小而不为”,小小奉献,热心助人。入学后,她报名参加勤工俭学,作为后勤监督岗,她积极参与岗位任务,查看食堂饭菜卫生情况,监督饭菜价格的合理性等。

学习上,小杨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带动同学一起讨论问题,晚自习全勤出席,临近考试前,她的学习时间更是从一早8点持续到深夜12点。校优秀综合奖学金一等奖是对她学习和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活动最好的肯定。

这个暑假,小杨不但认真准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为下学期将开展的数学、英语竞赛做准备,此外做饭、洗衣服、刷碗,作为家里的长女,该为母亲分担的家务活一样都没落下。家乡的防疫也有她的身影,帮助核验二维码,登记车辆信息,每一次上岗她都认真完成志愿服务,“我觉得作为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是回馈社会最好的形式之一。”

刚入学时,小杨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当她在申请书上写下“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中华之复兴而读书,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时,心潮澎湃。“从小姥爷就给我讲以前的故事,更嘱咐我要为祖国作贡献,每周参加学校的升旗仪式,我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如今她已是入党积极分子。

身为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小杨已做好规划,新学期开始后想找相关方面的实习机会,为自己攒生活费的同时也能拥有实践经验。将来她计划考研深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感谢圆梦大学助学金让我大学生活的起点充满了温度与美好,我会继续严格要求自己,尽可能多参加志愿活动和社会实践,发挥自己的价值,不负学校,不负祖国。”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