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色“咖啡杯”里,回甘上海的历史与荣光
2022-08-21 生活

咖啡中传递着红色精神。本文除署名外均据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记者 丁文佳

只要留心上海街头巷尾的咖啡馆,有目共睹的除了持续上扬的店铺数量,还有与之相对越来越鲜见的中文店名。即使上海已跻身全球咖啡馆最多的城市,但很难否认依旧缺点“咖啡自信”,林立的英文招牌无不展示着与世界接轨的洋气。不知不觉间,那些顶着中文店名招牌的咖啡馆反而惹眼起来,跟随其中几家翘楚门前熙来攘往的脚步,回过神来才惊觉原来走进了一段段无比真切的历史。

一条河一场保卫战

静水流深里的悠长咖啡香

人民咖啡馆

关于中文店名这一点,人民咖啡馆的老板王佑庆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同意。决定开咖啡馆之前,眼看满大街司空见惯的英文店名咖啡馆,他更加坚定了自己开的咖啡馆必须取个中文名,这个来源于“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人民咖啡馆就此诞生。为何有着如此宏大的开篇?不妨跟随自称“老王”的80后青年王佑庆去人民咖啡馆四行仓库店一探究竟。

四行仓库纪念馆大门一侧的人民咖啡馆是王佑庆打造的第二家人民咖啡馆品牌,自2020年8月“看得到风景的天台久光店”一举成名后,看得见苏州河的四行仓库店和看得见黄浦江的白玉兰店于去年四月先后亮相。紧挨着苏州河的人民咖啡馆掩映在四行仓库布满弹孔的沧桑墙体中,倒是由于沿河地势下陷,站在咖啡馆门口望不到咫尺之遥的苏州河,不过这也造就了被苏州河环绕而一起静静流淌的空间感,顺势让自己成为流动着的光阴的一部分。

刚刚从四行仓库参观完的游客们陆续进店,不约而同地仍把这里当作展馆的一部分。不少顾客把四行仓库的参观感受洋洋洒洒记录在店内留言本上,彼时还未从展馆抽离出来的情绪得以在袅袅咖啡香气里升腾。“……纪念馆中各类四行仓库保卫战的纪念物令人沉思,谢晋元说‘亡国灭种之祸,发之他人,操之在我’,中国军人气节跃然纸上。许久不动笔,言辞生涩,寥寥数笔,略微纪念。”2021年9月19日,一位署名lyn的顾客留下了满满一页笔墨,不知又于何日,另一位顾客写下“真不错!”三字评语与其隔空互动。

这竟不是从摆放在案的留言本上读到的,而是王佑庆见记者翻得入神,又拿出来的一大叠资料。原来,这里的留言本承载太多表达,一本接一本地更换,但以往留言原件都被王佑庆看完后细心地整理归类。“请问你们家咖啡店是国有企业吗?”一位顾客留下了疑问,王佑庆用笔作答:“我们只是一群爱国小青年一腔热情开的哟!”三家人民咖啡馆里有不少退伍军人,白玉兰店店长便是其中之一。王佑庆说,希望为他们提供在退伍后也能发光发热的平台。

进入人民咖啡馆,爱国情绪没来由地高涨起来,这源于王佑庆润物细无声的细节布置。仿梨花木的中式复古墙壁、景德镇瓷器的杯具、选用的云南咖啡豆、上海本土品牌光明牛奶、屏幕上滚动播放的上海百年变迁画面、时不时飘入耳朵的《东方之珠》等80后和90后的童年歌曲……仔细留意店员装扮也是一身国潮,就连咖啡馆看似简洁的几何图形Logo亦暗藏玄机,不过王佑庆并不逢人就说,而是当有人主动问起,他才认真地解释一番。

再说回这个来头不小的店名,2015年,王佑庆在静安寺商圈内的高和大厦7楼众创空间里开了一家咖啡馆。高和大厦正是 “支部建在楼上”楼宇党建工作模式的发源地,也是上海楼宇党群服务站的“诞生地”,因此王佑庆的咖啡馆常被用作党建活动场地。“当时我就想是不是可以在咖啡上做一些超表达,让咖啡成为红色文化的载体,所以这也就是后来我做人民咖啡馆的雏形。”王佑庆自发学习红色文化,也在各种理念中找到共鸣,他表示后续开人民咖啡馆的初心就是想将国潮与上海本土元素充分结合。

叫习惯了的“拿铁”在人民咖啡馆的名字是“奶咖”,“美式”则被唤作“清咖”,只因土生土长在上海的王佑庆对上海元素的无尽眷恋。无疑,这是老一代爱喝咖啡的上海人过去对咖啡的时髦叫法。从中也能一窥上海人的“头势清爽”,根据舶来词音译的“拿铁”其实就是牛奶加咖啡,“美式”则是清汤寡水一般的黑咖啡,如此想来,“奶咖”和“清咖”这两个极好分辨咖啡做法的名称,于不常喝咖啡的人而言,像极了一则贴心的快速入门指南。

尽管运营周期还未到盈利阶段,但王佑庆依旧对未来充满信心,打算深入对接云南咖农承包咖啡庄园,做出自己的专属咖啡。他也计划在上海开更多街边小店,“让每家小店都成为爱国青年打卡的一个集散地。”这些不断被提上日程的小店里,除了一如既往的咖啡,更有油条、粢饭糕等上海特色早点与之搭配。在他眼里,对中国元素和本土特色的自豪感,是爱国情怀最自然不过的流露。

一幢建筑一段党史

每一杯咖啡都在还原一个故事

一个醒目的红色咖啡杯造型装置与中共一大会址对门相望,杯身上“树德里1921”字样不彰自显地引出一段尽人皆知的红色历史。正要诧异这敦实的杯内浮现的“爱心拉花”为何能袅袅飘香,一抬头看到“一咖啡”的招牌悬于沿街石库门建筑上,也方才后知后觉发现从对面参观完的游客径直踏进店门,仿佛早已锁定这里。

作为中共一大纪念馆为迎接建党百年推出的文创品牌,一大文创运营的这家咖啡馆亮相不足两个月时间,却在据最新统计拥有着近八千家咖啡馆的城市里一鸣惊人。一道耀眼的红色闪耀于氤氲香气里,瞬间把人卷入邈远的光阴深处,抚慰炎炎夏日的燥热情绪。步入“一咖啡”内部,复古的海派情调盈室缭绕,墙壁上悬挂的照片和资料也极其考究,贺绿汀《游击队之歌》手稿、《中国呼声集》等馆藏一级文物让人近距离感受历史温度,1939年的白马咖啡馆、被称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诞生摇篮的公啡咖啡馆、1936年鲁迅先生参加第二届全国木刻展览等历史场景在珍贵照片里回溯。

青年报记者 施培琦 摄

在感受历史交叠之间再次被咖啡香唤回现实,定定神开始选咖啡,却发现菜单别有洞天,一时竟猜谜兴趣盎然而起。“一咖啡”店长李华平揭晓了答案,“一咖啡”拥有四大产品矩阵,“一咖啡·招牌”中的“觉醒的年代”定价19.21元,是黑咖啡,寓意民众觉醒,也代表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921年。“至暗时刻”是黑巧克力与黑咖啡的组合,定价18.40元,指的是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那是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

“大咖云集·系列”则是呼之欲出的正能量,如“去伪存榛果拿铁”“空前绝厚椰乳拿铁”“绿水青山抹茶拿铁”等让人立马对谐音梗的创意心领神会。而“特别推荐”系列中“德先生钟意的南橙拿铁”和“赛先生喜爱的北栗拿铁”则需要历史知识的积累才能马上读懂,这是结合了纪念馆基本陈列“伟大的开端”中经典展项“德先生与赛先生”文字墙,即新文化运动中的两面大旗——民主(Democracy)与科学(Science),以及“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党史故事。

用咖啡馆盘活红色资源。

“天气·系列盲盒”则更贴近时下潮流,融合了海派文化如“上海风”“浦江雨”、出自周公馆的“雾海灯”,以及红色文化如“向阳花”“沁园雪”等元素。“一咖啡”茶饮系列如“井冈山绿茶”“瑞金(赣州)毛尖茶”“遵义红茶”“延安(陕北)苦荞茶”等则充分联动了革命圣地相关元素。

点上一杯后,再看墙上的原版歌名歌曲曲谱复制品,仿佛百年历史开始娓娓道来,时间开始尽情流动。此时此刻所在的地方与中国共产党诞生地近在迟尺,这种不由细说却能沉浸其中的时空穿梭感让人心潮澎湃,最奇妙的莫过于这不是庄严的纪念馆,而是咖啡与糕点的香气时不时钻进鼻腔的悠闲咖啡馆。百年正芳华,我们享受并珍惜着盛世生活的曼妙。

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会议所在的树德里有两排石库门建筑,共计九幢楼房外墙青红砖交错,门楣有矾红色雕花,是上海石库门里弄的代表之一,承载着上海城市发展记忆。“一咖啡”店长李华平介绍,这也是“一大文创”IP管理办法之一,即将馆藏文物及建筑元素提炼整合,不断深挖红色资源,讲好党的诞生地的故事。

这家咖啡馆又岂只是追忆,从不久前刚推出的“树德里”系列数字文创产品里,不难看出紧随时代探索数实融合发展之路的决心,踏踏实实地与每个时代的青年并肩前行。

一条马路一位“大先生”

以咖啡为载体传递希望之光

多伦路至今给人一股书卷气,只因上世纪30年代包括鲁迅在内的一大批中国左联作家在此频繁开展文学交流,他们以笔为枪创作了中国革命文学,笔尖流淌的革命之光影响了一代代青年。他们最爱去的地方便是多伦路8号的公啡咖啡馆,尤其是明明不喝咖啡的“大先生”鲁迅却也常常往这家咖啡馆跑,为的就是与其他左联作家碰头。

去年,一家崭新面貌的公啡咖啡馆出现在了多伦路251号多伦文化艺术空间,虽不是原址复原,但步入其间,满目都是与左联作家们同一个时代的海派景象。不过这般老上海的旖旎复古情调在这座城市里并不占多少优势,多伦文化艺术空间主理人刘斌也深知这一点,他活用红色资源,为的不只是打造一家咖啡馆,更是一个多功能服务联合体,打造一张虹口会客厅的城市名片。他希望顾客在这里不但能喝咖啡,还能观看与鲁迅相关的文化展览。团建沙龙、小型舞台剧、青年艺术策展、红色教育基地,最终成为这个时代的青年文化聚集地。

“新时代的红色主题咖啡馆,不仅仅在于传承革命之光,更要传递希望之光。”刘斌表示,尤其在后疫情时代里,他希望年轻人不要被一时受疫情影响的工作生活而打倒,如果参照建党百年历史,那么眼前的一些困难是非常渺小的。“以咖啡为载体,去激活这一代年轻人。”刘斌心怀这样一个目标来经营公啡咖啡馆。

究竟什么是希望之光?刘斌用一年多的运营经验进行了阐述。在他看来,咖啡一定是有温度的,只要感受到这里是一个有温度的地方即可,而不是潜意识里让厚重的红色文化形成一个具有学习压力感的空间。更重要的是,公啡咖啡馆能让大家唤起初心,尤其是“大先生”鲁迅等一群左联作家用笔杆子为老百姓呐喊的时代使命,虽身处新时代,但始终不能忘记点燃每个时代的希望之光。

希望之光也意味着展望,公啡咖啡馆融入数字技术还原多伦路的历史风貌,在刘斌看来,也是一道来源于科技的未来之光。“希望大家对未来充满信心,来这里静下心来喝一杯咖啡,展望一下未来,忧愁是都是短暂的。”与人民咖啡馆一样,刘斌的公啡咖啡馆不仅仍未实现盈利,也遭遇了疫情对市场的冲击,但他始终把“希望”挂在嘴边。

青年报记者 丁文佳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