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用藏语写下的感谢信,讲述一个西藏新生儿万里求医的故事
2022-08-21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3个月大的新生儿仁仁来自西藏拉萨,出生后像螃蟹一样吐泡泡,被诊断为罕见的先天性食道闭锁I型。万里求医,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仁仁在新华医院微创手术直播周时,接受了由新华医院儿普外科主任王俊教授主刀的食道重建手术,在小小的胸部,打了3个5mm的小孔,将原本是个“死胡同”的食道,成功地“解锁”。

仁仁近日如期出院了,他的家人亲笔用藏语写了一封感谢信,表达了对新华医院的感激。

 ◆ 新生儿多处先天性畸形 ◆ 

小仁仁出生在拉萨,一出生时就口吐白沫、无法进食,结合胎儿期的产检结果,当地医院考虑小仁仁患上了先天性食道闭锁,立刻转到了最近的拥有儿外科诊治条件的区域中心医院进行治疗。当地医院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后,小仁仁被确认为先天性食道闭锁I型。

先天性食道闭锁是新生儿期严重消化道畸形,食道上下没有相连,一旦喂奶,将全部进入肺部,如不手术,患儿将在很短的时间内因营养不良和肺炎双重打击迅速死亡。特别是先天性食管闭锁I型、II型,因其近远端食管距离较远,被称为长段缺失型食管闭锁,往往无法施行一期食管吻合术。该病还同时存在多脏器结构多发性畸形,是国内外小儿外科共同面临的难题。

通过对仁仁的检查,发现他的食管近远端距离约达4.8cm,同时,仁仁心脏发育也存在异常,动脉导管未闭,中央型房间隔缺损。

由于仁仁年龄小,手术难度极大,当地医院先为仁仁做了胃造瘘手术,手术后经胃造瘘喂养。小仁仁的体重逐渐从刚出生的4200g,长到5400g。

 ◆ 新华多学科团队合力救治 ◆ 

仁仁入住新华医院后,治疗专家组成立了。新华医院儿普外科新生儿外科团队突破传统观念,联合小儿急危重医学科、医学影像及介入科、小儿麻醉科、小儿呼吸内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小儿消化营养科、发育行为儿童保健科等,采用多学科联合全面评估仁仁的整体情况,设计全方位个性化综合治疗方案。

经过术前精准评估与针对性治疗,专家组为仁仁选择了胸腔镜微创的手术方案,避免了传统开胸手术带来的巨大创伤和后遗症,更利于仁仁的恢复。7月21日,在多学科的保驾护航下,仁仁的食管重建手术开始了。手术通过在胸壁上打3个5mm的小孔,把手术器械从小孔插入胸腔实施。手术中仔细寻找,团队顺利找到了食管上下端闭锁端组织,下端食管组织直径仅4mm,只有正常食管粗细的三分一左右。与术前评估情况一致,自然状态下,仁仁的食管两端距离大约在5cm左右,通过游离、松解食管组织,食管上下端可以被拉近至上下交叉约0.5cm。新华医院儿普外科王俊主任对两端食管组织进行了必要的裁剪,在如嫩豆腐般稚嫩的食管壁上穿针引线,将食管上下端进行了对接、缝合,完成食管重建。

整个手术仅耗时1小时40分钟,手术出血仅为2ml。

术后,经过小儿急危重医学科谢伟副主任团队的积极努力,小仁仁顺利地度过了呼吸衰竭关、感染关;发育行为儿童保健科王俊丽博士在术前术后全程细心指导喂养训练,迅速让小仁仁恢复了早已被遗忘的吸吮功能指导喂养训练,儿普外科护理团队给予精心护理,小仁仁逐渐能经口吃奶,体重也逐渐增长。

仁仁如期出院前,他的家人亲笔用藏语写了一封感谢信,表达了对新华医院的感激。

目前,各种类型的新生儿食管闭锁包括高难度的I型和II型的胸腔镜食管重建手术早已成为新华医院小儿普外科常规广泛开展的临床手术技术。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