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俩小囡助力上海蹦床项目首夺金牌,“后浪们”一路逐梦未来可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崔子润
2022年全国蹦床青少年锦标赛“凌韬杯”于8月21-23日在江苏金湖举行,由徐汇区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培养输送的蔡哲雨彤、赵梓楠,分别以46.495、44.830的高分助力上海市摘得这枚来之不易的首金。这是上海蹦床项目自1997年建队以来首夺全国蹦床青少年锦标赛金牌。为此,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专访了陪伴两位小囡成长的徐汇区蹦床教研组组长、蹦床中级教练员、国家级裁判员曹明,和他聊一聊青少年逐梦蹦床项目的故事。
◇ 一路逐梦,目标明确一练就是7年 ◇
年仅12岁的蔡哲雨彤和11岁的赵梓楠,是徐汇区重点培养的好苗子。当年还在上中班的蔡哲雨彤被一线的蹦床教练带到徐汇少体校时,曹明就觉得这个女孩极有潜力,于是决定让她留下来,尝试练习蹦床项目。赵梓楠则是教练去幼儿园海选相中的。“这两个女孩从小性格都非常调皮,一看就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曹明笑着说,“我们去招生关键要看小朋友胆子大,最调皮的最容易被选中。”
据介绍,蹦床比赛共有十个打分点,连续的十个动作,对选手的要求比较全面,核心力量和腿部力量一定要强,所以从小要打好基础。一个动作的失误会影响到接下来的动作。“蔡哲雨彤的心理素质很优秀,能力也较强。我们有许多队员就是训练练得很好,但比赛容易失败。”曹明夸赞道,“这次青少年的团体比赛中,她被安排在最后一个上场,一旦她成功了,拿冠军的几率就大了,可以说顶着巨大的压力,好在她还挺稳的。”
和蔡哲雨彤一同参与团体赛的赵梓楠,是个天生的运动苗子,“她是天赋型选手。”曹明说,“这次的比赛,我作为裁判员之一,可以清楚地看到,虽然她年龄不大,但她蹦床的动作难度系数超过了蔡哲雨彤。”尽管两个女孩都是极具潜力,但在平时的训练中,她们对自己从不放松,“平时我们少体校的训练是一周六天,每天三个小时,她们俩已经坚持练了7年了,她们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都很认真。”
◇ 首夺金牌,成绩靠的是团队的力量 ◇
回忆起当天赛场上的比赛,曹明认为她俩进步飞快,特别是在动作的高度和难度上。其实,这都离不开两个女孩的勤奋与刻苦,“疫情期间,为了拿下后面的比赛,蔡哲雨彤和赵梓楠都被封在徐汇少体校集训,每天4至6个小时的训练,没有休息一天。没有家人的陪伴,也有喊苦喊累的时候,但只能通过视频、电话手表和家人沟通,可喜的是,我们的小朋友们都坚持下来了。”
曹明表示:“这次两个孩子代表上海队夺得冠军,我们教练都很激动,她们俩的成绩很有希望进入二线发展。感谢徐汇区体育局的相关部门很支持蹦床项目,我们看到好苗子也尽力去培养,成绩的得来靠的是团队的力量。”
据悉,为响应市体育局和教育局号召的“体教融合”政策,徐汇少体校的蹦床项目积极储备后备人才,每年都会有两次招生。一方面,通过基层教练去幼儿园招生面试报名,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如今,家长的思想观念有所转变,学习体育不仅不耽误学业,还有可能成材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之前有着世界冠军高磊、肖金雨等前辈的傲人成绩,成为了徐汇少体校蹦床项目的“金字招牌”,具有“名人效应”。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外地学生,通过网上搜索等渠道慕名前来徐汇少体校求学。
近年来,徐汇少体校为上海乃至国家队输送了大量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如今第十七届市运会在即,蹦床队的教练们纷纷表示,此次全国青少年锦标赛取得的优异成绩给全队上下带来了巨大的鼓舞。他们将继续加强招生训练及输送工作,使蹦床项目在全市继续保持优势,为上海市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后备人才。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崔子润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