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回忆和烟火气,8位博主为街巷小店“改头换面”
2022-08-30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已经开了30多年的宝宝文具店是一家地下室文具店,这里曾经是80后、90后小时候爱逛的地方,如今又成为年轻爸妈的孩子们淘宝藏文具的地方。几十年过去了,小店存在诸多问题——入口太难找、店铺空间狭小到转不开身,陈旧的货架摇摇欲坠……有一天,店里来了两位设计师,为店主刘阿姨做了改造。

上海有不少类似的特色小店,在看到小红书推出了“街巷小店帮扶计划”后,有4000用户参与提名。几百个设计师报名希望提供支持,8名设计领域的博主报名参与了社区营造,为申城5家小店“改头换面”,希望这些特色小店能被更多人看到,也希望更多网友到线下去打卡消费。

 ◆ 为地下室文具店改造店招和设施 ◆ 

对很多老卢湾人来说,在地下室开了30多年的文具店“宝宝文具”是一代人的共同回忆。因为店龄太长,这家店的各类设施有些陈旧,有店牌不显眼、店铺空间狭小等各种问题。

两位博主设计师“小野黑波”和“设计师PAN”到店里勘察时,店长刘兰略有些不好意思,“两位小年轻和我交谈的时候,发现货架很破旧,墙也掉漆了,原先的店招店牌有几个字不亮了……”

在两位设计师的巧手改造下,在保留小店琳琅满目的“宝藏感”的同时,重点在入口设计做文章,更换了更显眼的店招。并且在地下室入口处将原来的“欢迎光临”改成了更明显的指引“宝宝在这里”,让更多新老客人能看到它。

90后博主“小野黑波”平时十分关注社区改造公益项目。她告诉记者,起初,考虑到文具店内东西特别多,想着怎么能保证出来的效果不会太凌乱。为此,他们做了一套宝宝文具店的视觉VI,但成稿后觉得不太理想,给人的感觉像连锁文具店,失去了这家老牌文具店原有的特点。

“小野黑波”给记者发了几张改造前后的对比图,“你看,这个是改造后的店牌,其实只做了字体的统一,加了一个小图案,没有大改。我们保留了它原来的色彩,因为这个店牌还是挺有记忆点的。”

在和刘阿姨聊天中,“小野黑波”了解到对方的痛点:文具店的空间利用不合理,东西摆放太多,突出不了特色商品。为此,她和另一位设计师重新优化了空间货柜的摆放,把中岛部位(收银台对面的位置)的货架换成了梯形的,充分利用空间,“我们在店里还观察到刘阿姨吃饭在收银台挤着吃,还有,父母陪孩子逛文具店的时候,小朋友会待很久,父母却不知道站哪里。为此,我们还增加了可以坐下来的休息区,摆上了桌椅。”

“来到店里的时候,一下子梦回童年,我小时候的文具店就长这样,很有烟火气。”小红书博主“设计pan”的本职工作是室内和建筑设计。他透露说,在改造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首先他们的改造经费有限。考虑到有几个陈旧的货架快倒塌了,光置换货架就花费了三分之一的费用,门口的店招也要调整,余下的经费就不多了。此外,由于小店还要一边经营一边改造,可以改动的地方极少。再则,文具店的店招店牌就在城管执法大队的牌子下方,“我们原本想把墙刷成粉色,但这个方案被否决了,于是,我们保留了小店原有的味道对墙面进行了修缮,把破损的展示板进行了简单的修复保留原有的样子,并把裸露的电线进行了隐藏解决安全隐患”。

 ◆ 为残障人士打造无障碍卫生间 ◆ 

在LiLiTime咖啡店里,有一部分咖啡师是听障人士,他们有不为人知的痛处——缺少无障碍卫生间。“我们这边最大的问题是厕所,会有很多听障、肢体残疾、视障人士等残障人士来我们店里,他们需要一个专门的无障碍卫生间。”咖啡店的主理人章莉莉说。

章莉莉告诉记者,原本他们也希望改造,但需要多方协调,没有成功。在这次改造过程中,包括设计师在内的许多人做了很多前期沟通的工作,和物业、政府相关部门全程沟通,终于如愿以偿地推进了卫生间改造。

负责LiLi Time·巷子改造的设计师是小红书博主“SHAW.SHAW.热”(肖军鹏),除了博主外,他的主业是厘线设计创始人。这位90后设计师博主告诉记者,此前的卫生间地面通道窄、开间小、布局混乱,存在安全隐患。改造后,整个卫生间的动线更简洁,沿着行进路线的一侧墙面设计了扶手,残障人士可以相对轻松地依次找到出入口、坐便、洗手台,减轻空间方位识别上的压力。考虑到一些老人可能会突发腿脚无力、心慌等意外情况,他还在卫生间里设计了安全折叠椅。万一出事,老人可以坐下来急救和休息。值得一提的是,卫生间里还设计了声光报警器,门在使用超时后会有自动打开的提示,同时也可选择继续关门,避免发生摔倒等突发的紧急情况时无人发现。“我希望这间新卫生间除了基本功能以外,可以让使用的人自在放松,甚至能有一种被照顾的感觉。”SHAW.SHAW.热说。

“每一个社区魅力小店都承载着一个‘关系网’。”参与该项目的大鱼营造的相关负责人程绚表示,社区小店与网红店相比,其本质区别在于对于本地社区的意义,它们与社区共生,是社区的真正魅力之源,又是社区人的“第三空间”,也是城市烟火的象征,“小店不积极改变则意味着停滞,小店的消亡则意味着社区关系网络的衰退。”

 ◆ “街巷小店帮扶计划”为社区小店注入新活力 ◆ 

有一种店在我们身边,也藏在街头巷尾。它们是生活中转角就能遇见的、记得名字或不记得名字的小店,藏着大家生活的痕迹和城市的记忆。我们记得它们的招牌、店里商品便宜的价格、童年的味道和老板亲切的招呼。

据悉,此次参与“街巷小店帮扶计划”线下门店的5家小店都非常有特色,在街边开了37年的小面馆“随意饮食”、听障人士咖啡店“LiLitime”、在地下室开了30多年的文具店“宝宝文具”、古着店“天真无邪vintage”、独立书屋“1984bookstore”,而参与改造的设计师都是来自小红书的博主。

该项目负责人表示,“街巷小店帮扶计划”线下改造里,是希望通过青年博主的力量来完成对线下小店的改造。改造的创意本身并不复杂,但想要落到实处未必容易。据了解,整个改造项目,是在不影响小店原来营业的原则下进行的“微改造”。基于店主的诉求和周围邻里、消费者的习惯,“改造”看似没有变化,但是却处处给人便利,保持着小店原有的初心和店本来的气质,“做这个项目的初心很简单,是希望这些承载着城市印记的小店被更多人看到,同时也从这些小店故事中感受到属于这座城市的温馨记忆和烟火气。”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