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江永女书,谭盾要用音乐让文化活化石活起来
2022-08-31 文体

谭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敦煌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活化石。我想把这些壁画变成音乐,用交响乐团演奏出来,带去世界。”继《敦煌·慈悲颂》之后,9月9日,谭盾将在东方艺术中心完成自己又一部敦煌主题作品——《敦煌五乐神》的上海首演,同时,他还将带来交响诗《女书》,用这两部极富传统文化意味的作品,为东艺秋冬演出季揭幕。 ※ 把敦煌逝去的音乐找回来 ※ 

这次,谭盾将执棒长沙交响乐团,携手竖琴演奏家陈妤颖、筚篥演奏家刘雯雯、奚琴演奏家祝云琦、尺八演奏家杨博文、琵琶演奏家韩妍与唐笙演奏家张梦,献演交响作品《敦煌五乐神》《女书》,为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艺游未境”2022/23秋冬演出季揭幕。

谭盾的创作,一直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致力于以音乐联结远古与未来。古老的敦煌壁画,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但是它们的声音到底是怎样的呢?对现代年轻人而言,他们很少能够听到这些传统乐器。因此,谭盾透露了致力于交响化敦煌壁画的原因:“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把这些失去的音乐、乐器、颜色和音色找回来。希望从敦煌这个坐标中找到中国的信仰。

“敦煌壁画中记载了4000多件乐器,3000多名乐伎,以及500多个古乐队。这些古老的壁画深深地感动了我。”对于为什么如此着迷创作敦煌之乐,谭盾说:“《敦煌五乐神》的音乐象征着一个跨越千年的声音世界,它也是一个意义深远的声音实践,背靠着悠久而深厚的民族历史长河。中国文化要跟全世界分享,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精神平台和信仰桥梁。”

敦煌五种乐器

《敦煌五乐神》以《三国演义》中五个历史人物为原型,通过五件古老敦煌乐器的不同音色和演奏技巧来刻画英雄人物形象——用奚琴的沧桑表现赵云的仁,尺八的空灵表现关羽的义,筚篥的高亢表现张飞的勇,笙的柔和表现黄忠的忠,琵琶的节奏感表现马超的威。“我希望这五种乐器所承载的内容如金木水火土一般,展现一个深邃宽阔的世界,一种厚重玲珑的情怀,就像敦煌壁画一样。”他说。

据悉,音乐会将通过大荧幕投放穿越的动漫影像与交响乐动态的节奏和旋律结合,重现昔日被淡忘的历史英雄与濒临失传的敦煌乐器,展现三国五虎上将的精神气质和传奇故事。

 ※ 抢救濒临失传的女书文化 ※ 

除了《敦煌五乐神》,谭盾还将带来另一部根植中国古老文化的作品——交响诗《女书》。

女书起源于湖南江永县,是世界上发现的唯一一种女性文字,当地妇女为了把自己的苦难记下来,在织布绣花图案的基础上,创造了这种文字,是方块汉字的变异,现已濒临失传。女书是中国最深远、最古老的女性文化,其形式不止于音乐,还有书法、绣花、织带、环境和建筑。

交响诗《女书》

谭盾创作的微电影交响诗《女书》则重新延续了女性文化的历史传承。最为创新的是,《女书》以“音乐3D”和“时空3D”为主要创作理念,搭建艺术三维空间的对位:将影视之间的时空对位、音乐与影视之间的对位,以及古老女书与未来之音的对位。

从一名音乐家到电影制作人,谭盾表示,“《女书》中13部电影都是我自己掌镜拍摄的,我又为这些电影作曲,合而为一,就很像1+1=1!电影代表过去,过去存在在影像里;乐队代表着未来,未来被呈现在舞台上;而竖琴是最具女性气质的一件乐器,它是桥,把过去和未来连接起来。”《女书》的创作一度面临经费不足而无法进行,通过五年艰辛的田野采风,从拍摄、收集、构思、酝酿音乐的创作和视听影像的结构,谭盾都亲力亲为地投入到这部能够传讲中华文化历史的作品中。

这些正在失传和消失的女书文化,无疑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品,谭盾表示,“我一直想创作‘音河三部曲’,把《地图》《女书》,以及中国到欧洲这条丝绸之路上消失的十几座城市、乐器、传统构建成一部‘声音地图’。”

谭盾和东艺结缘已久,他的很多作品都选在了这里完成国内首演或者上海首演。这次,他将携自己担任终身荣誉艺术总监和指挥的长沙交响乐团来沪,共同推广中国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