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现场,一家三口携手前来,女儿还当起了志愿者
2022-09-04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视频

“我问爸爸为什么要献血,因为看上去很痛。爸爸说,这可以帮助别人,只有我们献血了,在别人需要用血的时候,他们才能用到。”14岁的Tanvi说,等她长大了,也要来献血,帮助有困难的人!

9月3日,由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上海印度人协会、上海市血液中心、上海市血液管理办公室、上海市外国机构服务处以及虹口区血液管理办公室联合发起“爱暖申城,生命献礼”印度友人无偿献血活动,吸引了近百名侨居上海的印度友人分批来到上海市血液中心捐献热血,为亟待血液救治的患者送上一份来自印度的生命礼物,体现了中印人民血脉相连,爱心无国界的崇高情怀。

一早,Rahul先生冒雨来到上海市血液中心,在志愿者的引导下,他很快在献血椅上坐下,大方地伸出手臂,向上海人民捐赠热血。

Rahul先生是上海印度人协会会长,他有一个响亮的中文名字:瑞虎。瑞虎非常热爱中国和印度。他说,最近正值印度传统节日象神节,在为期10天的节日里不少印度人民会以献血的方式庆祝节日,感恩生命,帮助他人。“作为两个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印人民对于家庭、友谊和事业都有着共同的价值观,都会因为帮助他人而感到快乐和骄傲。献血能拯救生命,也能让我们更好地去了解和提高自己。”Rahul先生说。

在活动现场,有一家三口格外引人注意。爸爸和妈妈乐呵呵地坐在一起献血,而身着志愿者服装的女儿在一旁为妈妈加油打气。爸爸Tushar已经多次在上海献血,“次数多到数不清了!”他笑着表示,“血液可以帮助他人,全世界所有的人都可能需要用血,捐出热血就是表达爱意的最好方式。”

14岁的女儿Tanvi则主动承担了现场志愿者的工作,在休息室引导和帮助献血者,说着流利英语和中文的她为大家提供着双语服务。妈妈献血时,她一刻不离妈妈身边,为她打气。原来,这是妈妈Shilpa第一次献血。当天还是Shilpa的生日,她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来为自己庆生。

第一次献血,Shilpa不免有些紧张。她的血管比较细,这意味着,采血可能会遇到一些小困难。不过,Shilpa并没有退缩,在丈夫和女儿的陪伴下,她坚持要参加献血。最终,在几名医护人员的努力下,鲜红色的血液从她的臂弯间流出,顺着采血管流进采血袋,这袋充满了国际友人爱的血液将帮助到需要的患者。

值得一提的是,现场有不少像Tanvi一样的印度小志愿者,他们大多十四五岁,身穿志愿者服装,用流利的普通话和英文,为献血者指引路线,维持活动秩序。这些印度孩子从小都随父母生活在上海,其中不少一直跟着父母参加献血活动。

对于参加这样的公益活动,孩子们的父母都表示十分支持。Bhanushali先生说,献血活动不仅能让孩子接触中国文化,还能教育孩子学会爱与分享,是生动的人生教育课。

印度友人献血活动不仅是救死扶伤的公益活动,也是中印文化交流活动。组织和鼓励外籍人士参加无偿献血,是中外人民血脉相连,相近相亲的民间友谊文化交流,也展现出上海海纳百川,开明睿智的城市精神。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视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