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号”作业船起航迎古船回家,长江口二号古船即将“开口说话”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迁移工程主作业船“大力号”昨天开拔起航前往长江口二号古船遗址现场。迄今为止全球规模最大的古船整体打捞迁移工程开启海上施工。
据悉,此次古船打捞迁移工程采用的是世界首创“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在海上现场作业时,将由“大力号”在古船四周下放22根巨型弧形梁,形成一个巨大的半圆柱沉箱,把古船及其附着的厚厚泥沙与海水“滴水不漏”地包裹起来。因此,端板—纵梁框架整体组装是前期陆上准备工作的重点。端板—纵梁框架整体是由22根弧形梁连接形成一个长48米、宽19米的半圆柱箱体基座,其组装精度将直接影响海上弧形梁穿引。为了海上现场施工顺利推进,项目团队对端板—纵梁框架进行了陆地整体组装。历经50多天的日夜奋战,最终2个端板、4根纵梁共16节短梁完成组装。同时,顺利完成了端板下沉辅助装置调试、发射架组装、管线连接调试、控制室传感器调控、桩筒焊接、吊梁安装等准备工作。
此次“大力号”再次出海,标志着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最核心的环节——古船整体打捞迁移工程正式全面启动,进入海上施工“总攻时刻”,也意味着离揭开古船“身世”越来越近。
古船出水后的去处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记者了解到,目前已选定杨浦上海船厂旧址作为长江口二号古船出水后的“新家”。为了确保古船能整体打捞出水、平安运输到达“新家”,上海打捞局项目团队创新性地为古船专门设计建造了一艘中部开口的打捞专用工程船“奋力”轮。船上装有46套液压提升系统,通过同步提升技术将包裹古船的沉箱提升进入中部开口,再直接经海上运输,整体驶入船坞坐底,最后将古船沉箱卸载,安全搬进“新家”。
虽然长江口二号古船尚未重见天日,但对船上文物的考古已经开始。在最近预处理阶段时,古船北部同时发现了船舵和铁锚。船舵的舵杆残长约5.6米、直径42厘米,裹着52道宽约7厘米的铁箍起到加固作用;舵柄由铁箍将3根木材紧箍而成,最长处约6.26米。铁锚为四爪锚,长3.3米(不含铁环),是目前国内发现较大的古代四爪铁锚。此外,目前已经清理的600多件出水陶瓷器大多产自景德镇窑,包括“同治年制”款绿釉杯、粉彩二甲传胪图杯、豆青釉碗等,其中高60厘米的豆青地堆白青花松下高士图双耳瓶中藏了50件制作精良的青花团龙纹杯。其他陶瓷器可能产自江苏宜兴窑和福建地区窑口。
古船整体打捞出水后,文物考古工作人员将根据古船考古和文物保护方案,围绕古船遗址形成过程、建造技术、航线等课题展开全方位研究,最大程度地发掘古船的科学、历史、艺术、社会和文化价值,让文物“开口”说话,为世人揭秘长江口二号古船蕴藏的大量谜题。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