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新青年》情景党课开讲!
2022-09-15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107年后的今天,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基本陈列第三部分“早期组织 星火初燃”的展厅内,情景党课《又见新青年》分别在上午和下午开讲两场。在开讲前,俞秀松的饰演者在现场为观众们发起了《又见新青年》情景党课宣传单。

《青年杂志》决心从改造青年思想入手,改造中国社会,并由此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陈独秀在发刊词《敬告青年》开宗明义地指出“人权说”“生物进化论”“社会主义”这三件事是近代文明的特征,要实现社会改革的这三件事,关键在于新一代青年的自身觉悟和观念更新。他勉励青年崇尚自由、进步、科学,要有世界眼光,要讲求实行和进取。

1916年1月,上海基督教青年会来信,信上说该杂志同青年会杂志《青年》《上海青年》同名,要求《青年杂志》改名。于是自第二卷起,《青年杂志》改为《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旨在以民主和科学思想唤醒被束缚于封建桎梏中的一代青年。1916年9月,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著名的《青春》一文,号召青年“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为青春中国的再生顽强战斗。

《又见新青年》主创、中共一大纪念馆宣传教育部开放主管何博恒介绍,为了更好地讲好建党故事,中共一大纪念馆深入挖掘对中国共产党成立有重大意义的场景、故事,并将其以新颖的形式阐释出来,就是希望通过情景党课,更生动地讲述中共一大召开前的建党准备工作,让参观者对相关历史有更全面的了解。

1920年末,胡适提出《新青年》应“声明不谈政治”,遭到了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的反对。实际上从第8卷第1号(1920年9月1日)起,《新青年》已经成为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公开出版的机关刊物,自该年下半年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新青年》刊登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多达130余篇。《新青年》成为中共上海发起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阵地。 “这期情景党课,讲述的就是《新青年》的变化在编辑部内带来的矛盾和讨论。”何博恒说道。

中共一大纪念馆讲解员张煜萌为了更贴近陈独秀这一人物形象,临演出前还特地把发际线推高,加上妆容的修饰后,在演出中得到了观众们的认可。对于能把建党故事久久留在来参观瞻仰中共一大纪念馆的观众心中,张煜萌觉得十分有意义。

《新青年》杂志是中共上海发起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阵地。在中共一大纪念馆《伟大的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展厅中,就有6本封面不同的《新青年》杂志的珍贵原件,并且被精心排布在不同的板块,将文物融入到历史场景中。

记者了解到,这是纪念馆文物展陈中的一条线索,在找寻文物的过程中,感受精神,赓续精神血脉。可以说,找到它们,观众也就能渐渐理解陈独秀发起新文化运动的初衷是什么,之后又一步步转变的历史发展过程,而一本本《新青年》,也引领着当时年轻人的思想进步,转变为“新青年”,进而找到改变中国社会的一条道路,那就是选择马克思主义,创建一个无产阶级的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

这6本馆藏《新青年》的出版日期和卷号分别是——

第1本:1915年9月15日《新青年》创刊号(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2卷第1号起改称《新青年》)

第2本:1916年第2卷第1号

第3本:易卜生专号

第4本:马克思研究专号

第5本:劳动节纪念号

第6本:8卷1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