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成长底色,这些劳动实践超有趣
2022-09-20 教育

新学期,劳动教育成为学生和家长关注的热点之一。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而在课时以外,沪上学生的劳动实践也多姿多彩。

记者 郭漪

  自己动手创造雅韵中秋  

扇子,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中秋佳节这一团圆时刻,绘制一把自己喜爱的扇子,使得五爱高级中学的同学们既能体验动手绘画的乐趣,也使中秋气氛更加欢愉热烈。据了解,如此有意思的活动出自五爱高级中学开设的“涵泳雅韵”中秋文化课程。

同学们绘制的扇面各有不同,有的根据老师给出的参照图片,用铅笔一笔一画地勾勒描线;有的则是自由地画上自己所喜欢的图案、人物等。随着笔触沾染着颜料轻涂在扇面,晕开点点缤纷,一根根线条、一抹抹色彩的描绘,五彩斑斓、形象鲜明的样式就跃然于素白的扇面之上。雄姿英发的猫头鹰傲然站立于枝头,翘起的羽毛依旧清晰可见;竹叶层层叠叠,石头的渐变色为画面多添几分神秘,“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大概也就是如此了吧。

制作中秋月饼香囊也是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布、针线、流苏等物品一应俱全,同学们小心翼翼地将两片花布从袋口向两边缝合,三边夹入流苏,接着将袋子翻回正面,穿上棉绳,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再塞入桂花、艾草的香料包与自己的情思,用棉花填满袋子,最后打结就完成了。不知在这香囊之中,是否会有玉兔捣药的味道。

中秋文化课程,既让同学们深切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丰富意蕴,又能发挥想象力与对艺术的热爱,结合劳动实践,创造雅韵中秋。

  汗水换来清洁家园  

静寂的早晨,浦东某小区门口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一群身着建平实验中学校服的孩子手持火钳、垃圾袋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是预备2中队14位队员发起的“清洁家园,从我做起”义务劳动。疫情封控的几个月,小区里杂草丛生,垃圾散落在小区的各个角落,为了维护小区的环境卫生,大家自发组织在小区里捡拾垃圾。

同学们向小区居委借了火钳,自己装备了垃圾袋和一次性手套,趁着清凉的早晨开始了义务劳动。因为小区比较大,为了避免重复劳动,同学们按照男女分了两组,分别负责不同区域,并约定好活动结束后把所有的垃圾汇总,看哪个小组的收获多。

大家充满干劲,人手一把火钳、一个超大的黑色垃圾袋,套上手套,眼睛仔细地扫描着草坪、绿化带,争取不放过一丝一毫的垃圾碎屑。还有的同学钻进了卫生死角,各种垃圾也是五花八门,丢弃的盘子、塑料泡沫……都逃不过我们的眼睛。

跟随着同学们劳动的脚步,小区里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了行列。渐渐地太阳上来了,垃圾袋也越发沉重,汗珠打湿了衣服,汗流浃背,但人多力量大,同学们的热情没有消减,清除垃圾的活动进行得很顺利。最后集合时,大家整整堆了十几个满当当的垃圾袋,看着自己的劳动收获,心里充满光荣和自豪。 

  闵行少年争做“闵小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孩子爱上看似琐碎的家务?认真煮一顿饭,用烟火气装点生活,与父母家人一同分享,这也是孩子们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

根据教育部2022年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和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劳动任务单,闵行区积极探索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建设。据悉,闵行区已在多个社区开设学生厨艺训练营,让孩子们在劳动中学会自主与合作,收获一份生活的技能和成长的快乐。刚刚过去的暑期,首期“闵小厨”在吴泾镇紫竹半岛邻里中心试点开班,12名居住在紫竹半岛的小学员完成了从“小吃货”到“小厨师”的蜕变。

新学期伊始,吴泾镇社区少工委积极探索,携手社区学校、吴泾镇学生社区实践基地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初中,整合校区社区资源,校地联合搭台,聚焦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发挥社团课程“以劳育人”的价值与功能,真正让学生完成从“课本”到“生活”的转变。9月14日,“闵小厨”走进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初中校园,正式开课。

在课程设置上,老师由简入手,循序渐进,将烹饪过程分解为“食材认识、食材搭配、实践操作”三个部分。切菜、洗锅、配盘……通过让学生将观察、合作、探究“三合一”,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老师的介绍,学生进一步掌握食物多样、合理膳食这些营养知识的重要性。实践育人,孩子学做饭的过程,是孩子们走进真实的劳动场景,培养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的过程。

记者 郭漪

来源:学生导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