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尊重多元选择,是一个成熟社会应有的样子
2022-09-2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宏

这两天有两名大学生捅了“马蜂窝”:一名是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刚考研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读研一的佤族女生南依,她参加完开学典礼后不久,就选择了回家和一位理发师结婚生子,目前休学在家待产;一名是浙江大学的博士生孟伟,8年了还没博士毕业,在兼职送外卖。他说,自己“给浙江大学丢人了”、“对不起”。

这两年轻人的新闻之所以引起轰动,在于巨大反差。南依的反差有多个:一是“考研进了社科院(很多人不知道社科院大学只是社科院的下属单位)”和“刚入学就回家待产”的反差,去了这么厉害的地方,竟然浪费资源回家生孩子去了?二是“社科院研究生”和“理发师中专生”之间的反差,在老眼光里这是典型的“下嫁”,典型的“为爱瞎了眼”吧?而孟伟的反差,也是“博士生”和“送外卖”之间的公众心理落差。

这样的话题天然具备两面性,完全可以入选各种辩论赛的题库,所以会有很多网友跳起来,批评他们不自重或者浪费宝贵的教育资源,并不令人意外。更何况,如今大量的公众在习惯了碎片化阅读、短视频的流量化语言后,他们不太会去深究,这“理发师”只是曾经的职业,如今已在做自媒体,开了公司用流量创业;他们也不太会去深究,孟伟曾极度抑郁,如今更是为了曾被下病危通知书的孩子才兼职送外卖,而且这么选择只是因为“这个时间自由,其他工作会影响到科研和学习”。

无论当事人是否炒作还是有其他状况,我们想探讨的是不少公众的反应,他们为什么会对这样的选择震惊甚至愤怒?因为他们觉得,精英就应该有精英的样子。即使是网络上的陌生人,他们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恨铁不成钢。

我们当然希望所有的精英“胚子”,能成为这个社会的栋梁,能推动人类的进步。但不得不接受的现实是,并不是所有的个体,都会成为这个社会的精英。即使他走在了看似要成为精英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尊重选择平凡的权利。你觉得赚钱重要,也有人觉得虽然穷但日子自由自在很重要;你觉得出门露营就像一次搬家,“那么累还不如住酒店”,但就有人享受帐篷费力搭了不久又去拆的过程,他们觉得“太解压了”。读书需要理解语境,社会生活中的选择,也同样需要理解不同个体在不同境遇下作出的不同选择。

人类社会真的是具备多样性的,在不妨碍他人、不损害社会的前提下,多元化的选择,应该被尊重。用一句被说滥了的话就是:我不认可你的观点,但我尊重你表达观点的权利。刚入学就休学回家生孩子,或者作为博士生去送外卖,我们自己觉得无法选择,但在恋爱至上的人士或是为生活所迫的人士眼中,他们却是无可置疑、毋庸置喙的第一选择。就像孟伟,凭借自己的双手劳动吃饭,有什么错?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宏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