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全面推进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圈”出幸福密码,“圈”出治理成效
2022-09-22 上海

虹口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受访者供图

为时间刻度的15分钟,在上海早已经成为了衡量居民获得感、幸福感的一把标尺。

美好社区系列、会客厅系列、市民驿站提升、“友好社区”系列……从2022年起,虹口区以创新社区治理“虹馨工程”品牌项目为重要载体,围绕“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目标愿景,全面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通过深度挖潜,把最好的空间资源留给市民群众,打造一批城市新空间,更好地承载服务供给,关系共建,治理优化,人文滋养等功能。在“圈”出幸福密码的同时,也“圈”出基层治理能级的整体提升。

青年报记者 杨力佳

提升市民驿站服务能级

社区功能  不断完善

这个月,位于瑞虹新城167B地块新建的现代化学校——新宏星小学建成开学,这标志着上海中心城区最大的旧改地区之一——虹镇老街新建教育设施全部落地启用,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一大批家门口的好学校回应了市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期盼;下个月,改造后的和平公园即将向公众开放,公园通过打造公园绿道、建设海绵型公园等一系列生态措施和智慧化策略实现其更新升级,为市民群众提供一个全天候暖心、舒心的综合性城市公园。该园还将新增宠物乐园、跑友之家、全龄段智能健身器材等配套设施。这些都是嘉兴路街道加快实施“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的缩影。地处嘉兴路街道的环瑞虹社区,住宅区、商场、办公楼、学校、医院、公园等一应俱全,而且公交线路通达,覆盖地铁4号线、10号线。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视察。三年多来,嘉兴路街道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穿到社区工作全过程,体现在社区服务成效上。一是不断提升市民驿站服务能级。进一步下沉各类便民、惠民、利民服务资源,将市民驿站受理咨询事项由原先的188项调整至200项,当场办结项由原有的7大类38项增至目前的10大类80项,“一网通办”在家门口可以实现,尽量让群众少跑腿。二是加快硬件设施升级。市民驿站第五分站完成建设提升,依托“15分钟生活服务圈”设置社区事务延伸服务、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儿童友好社区活动中心、社区食堂、便民服务站等功能区域,辐射周边居民区,进一步拓展“一老一小”服务覆盖面。市民驿站第一分站扩建社区食堂后厨130平方米,餐食供应量增加了350客/天。三是丰富社区文化活动形式。以因地制宜、因需制宜为原则,依托第三方社会组织优势资源创设贴近群众需求、富有特色的个性化服务,形成各具特色的市民驿站服务品牌,近三年来累计开展线上线下活动逾1万场,共计23万余人次居民参与。四是强化市民驿站线上线下融合。以随申办市民云APP虹口旗舰店为基础,打造富有嘉兴特色的“掌上驿站”,结合市民驿站“6+X”功能逐步上线活动预约、食堂订餐、消费扶贫、政策指南、就业咨询等频道,同时在驿站线下配置自助服务终端,便于群众体验便捷服务。

百年小马路重焕新生

社区品质  不断提升

欧阳路街道以硬功夫推进软实力建设,全力打造欧阳文化活动街,以“起点小品、欧邑小站、欧阳映像、欧阳博物集、欧五小区门头、时代之声”等为关键要素,努力呈献给市民群众一个全新的街区面貌,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

街道在欧阳路679弄2号104室打造了第一个欧邑小站。根据《虹口区地名志》的相关记载,抗战前,广东籍商人欧阳星南在捐资筑路后,在今祥德路处东侧买地造房,并砌红砖围墙,墙内种植花木,自称“欧阳花园”。街道就以“欧阳爷爷的时空花园”为设计理念,打造“新型社区精致会客厅”暨欧阳路第一家社区咖啡馆,小站设计风格艺术时尚,功能定位上“六合一”——茶话、议事、展示、便民、创意、公益,最大限度为社区群众增加“好、实、新”的公共服务载体。于是,诸如开一个商议会,看一个艺术展,借一把螺丝刀,喂一只流浪猫之类,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都可以在欧邑小站里一站式搞定,这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社区咖啡馆已经成为了周围居民“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中重要的一站。欧邑小站的装修设计和日常运营都引入了社会力量,年轻人纷至沓来,为其贡献青春力量。90后广州姑娘罗允儿就是其中一位,她被欧阳路所深深吸引,通过竞标成为了这家社区咖啡馆的主理人,在盘活各种资源的同时也为社区生活提供了更多可能和活力,这里经常举行各种主题活动,只要有兴趣,人人都可以参与其中。罗允儿表示,自己可以通过这里实现很多对于美好社区生活的向往,作为一个异乡人也和居民一样,在其中得到了更多的亲切感和归属感。

再往前走几步,在欧阳路545弄欧五小区门口,则是街道探索打造“5+5”全新功能定位的社区微家园——“吾家喔”欧五小区服务站,让老百姓拥有家门口的服务站。记者了解到,第一个5的定位即:小区治安第一站、社区宣传第一线、利民便民服务点、居民风采小舞台、邻里汇聚微广场。后一个5的定位包括:小药箱、小五金工具包、爱心伞、爱心拐杖、便民充电宝等。

拐个弯,来到祥德路302号,今年1月,“栖心小窝·社区生活馆”正式对社区居民开放,这是集“社区食堂、专业老年用品展售、公益讲堂、居民会客厅、文化健康传播阵地”等多领域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社区综合服务空间,内设有全天候营业AI智慧食堂、健康养生体验区、益智活动区等多个活动区域。对社区开放至今,每天服务近300人次,深受周边老百姓的欢迎。

据悉,目前,二期改造也已经提上日程,将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继续添砖加瓦。

不同角度看到不同色彩

社区环境  不断改进

一年前,全市首条小区市民智慧步道在彩虹湾红馥里落成开放,成为了网红打卡点。彩虹湾地区作为市中心城区最大动迁配套商品房基地,近年来动迁导入人口激增,江湾镇街道积极推动“遇见彩虹,品质江湾”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规划建设。

结合地区人口特征,街道通过居民参与式调研、开放日、问卷、共创工作坊与社区议事会等多元形式,收集整理彩虹湾社区发展的关键需求和发展策略。在“彩虹湾美好生活轴”的开放式调研活动中,居民从智慧助餐、居家养老、运动健身、亲子活动、社区会客、自助服务、双减自习等方面提出许多需求及建议,逐步塑造居民共同愿景,查找出公共设施和空间的服务盲区。街道邀请在全市有成功案例的专业设计单位作为江湾组团式签约社区规划师,结合需求,在区域内实地踏勘、核对地籍、多方对接,挖潜社区各层级多类型的可利用空间,力争将彩虹湾区域打造成融合社区需求、激发社区活力的新载体。

彩虹是光线折射及反射所形成的七彩光谱,人们从不同角度能看到不同色彩。在“彩虹湾15分钟社区生活圈”里,希望不同受众都能从自己的角度感受到温暖与亮点,从而逐步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按照“一圈(15分钟生活圈)”、“两轴(彩虹生活轴、品质服务轴)”、“两环(中心环、辐射环)”定位,做好“道路+、公园+、生活圈+”设计,建设功能更加完善的服务综合体,营造品质更高的人居环境,开展人气更旺的文化活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道路+”——以虹湾路、凉城路为中轴线的四横三纵“道路+”体系。将虹湾路打造成集生态业态、人文风貌、家具小品、娱乐互动等全方位发展的核心景观道路,打造“一街一景”、慢行优先的友好环境。“公园+”——充分发掘虹湾路尽端极具特色的偏僻用地,活用“铁道+营地+康体活动+疗愈花园”等特色要素辐射更大片区,将其与北面彩虹湾公园南门联通,使得两条尽端路以富有魅力的方式联通,形成步行漫游生活圈。“生活圈+”——依托虹湾路公建配套,打造以“社区会客厅”和“市民驿站”等为载体的友好型社区体系,合理利用绿化进行空间软分割,将不同区域相互串联,融合江湾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最优化配置和利用现有空间,把最好的资源留给居民。

青年报记者 杨力佳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