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诵家书,这一红色家书展今天在市档案馆启幕
2022-09-30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吴恺/图、视频

“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这是1941年1月31日,毛泽东写给毛岸英、毛岸青的一封家书,向他们提出关于年轻人如何学习的建议。今天是第九个国家烈士纪念日,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家国情怀,“初心的传承——红色家书专题展”开展仪式暨青少年诵读红色家书活动在市档案馆新馆举行。 

 ◇ 红色家书展显家国情怀 ◇ 

在周恩来与邓颖超的来往书信中,两人之间虽然大多都在谈论工作,但字里行间也透露着对彼此的关爱与勉励。一封1951年3月两人的书信中,就能看出夫妻间的恩爱与默契。       

1976年6月,邓小平写给夫人卓琳一张字条。当时,两人被安排在东交民巷17号单独居住。不久,卓琳因眼病复发住进医院。习惯了大家热闹生活的邓小平给中央写了一封信,表示一个人太孤单,想回去和孩子们住。两星期后,这一请求得到了批准。邓小平十分高兴,就偷偷给老伴递了这张字条,寥寥数语,字短情长,对于亲人的牵挂与眷恋溢满纸上。

这些让人更加走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家书如今可以在市档案馆新馆看到了。由上海市档案局(馆)主办的“初心的传承——红色家书专题展”今天起正式开展。

记者了解到,展览精选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陈云、俞秀松、方志敏、赵一曼、左权、李白、王孝和、焦裕禄、钱学森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先烈和新中国优秀共产党员典型代表的十余封红色家书,展现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仰、忠于理想、舍小家顾大家的爱国情怀和艰苦朴素、清白为官、为民奉献的优良家风。纸短情长,字见风范,革命先辈用朴实的语言,叙述着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抒发着他们爱党、爱国、爱民、爱家的赤子之心。

据悉,展览将在市档案馆新馆一楼活动大厅持续展出一个月,十一长假期间不开放,长假后第一天即可开始预约参观。市民朋友可通过“档案春秋”微信公众号,进入“新馆预约”栏目进行预约参观。与此同时,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档案部门联合主办的“书信家国 尺牍情深——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长三角档案联展”已进入布展阶段,预计将于11月中下旬在市档案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展出。该展览主要以书信类档案文献为视角,通过一封封家书、一页页日记……展现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与使命。       

 ◇ 档案馆与学校共建红色教育 ◇ 

展览启幕的现场,工商外国语学校的学生们还分别朗诵了《毛泽东写给儿子毛岸英、毛岸青的信》《俞秀松写给父母的家书》以及方志敏在狱中写下的《清贫》。       

“总之注意科学,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父亲,我的志愿早已决定了,我之决志进军队是由于目睹各处工人被军阀无理的压迫,我要救中国最大多数的劳苦群众”“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同学们或满怀深情、或慷慨激昂,抒发着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和对党的忠诚热爱,引起观众强烈共鸣,现场不时爆发出热烈掌声。出席活动的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张云,俞秀松烈士继子俞敏,方志敏烈士孙女方丽娜等嘉宾现场解读了这些红色家书和珍档的撰写背景,并就同学们感兴趣的问题一一作了回答。

市档案馆和市工商外国语学校现场共同签署合作共建协议。今后,双方将通过资源共享、共同开发课程、定期组织学生到档案馆参观学习等活动方式,为在广大青少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努力。与会领导和专家还向工商外国语学校师生代表赠送了市档案馆编辑出版的《党在这里诞生——中共一大会址、上海革命遗址调查记录》《初心的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等红色主题书籍。

据市档案局(馆)介绍,近年来,上海市档案馆作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吸引广大学生走近档案、了解档案工作,充分发挥了档案工作的资政育人作用。下一步,市档案馆将以争创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契机,利用丰富的馆藏档案,通过举办展览、汇编资料、拍摄短视频等方式,生动讲述档案里的红色故事,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提供淬炼初心、凝聚力量的精神滋养,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