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新时代|章琳琳:在城市更新中与杨浦滨江结缘,绘好绿色生态“工笔画”
2022-10-04 青年

>>>编者按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也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孕育地,承载着闪亮的红色印记,传承着光荣的红色基因。

在上海,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最有生气、最有闯劲,同时也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他们立足岗位,砥砺奋进,为上海的发展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更见证着时代的发展。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青年报·青春上海推出“我眼中的新时代”系列报道,通过10位上海普通青年的口述,回看当年事,见证新变化,聆听他们不负伟大时代、勇于筑梦追梦的精彩故事。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他们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奋斗者,用自己的行动,创造新时代的新奇迹。

20年前,市政府提出打造“人民之江”改造滨江环境的规划设计愿景;7年前,杨浦区黄浦江段滨江工程建设正式启动。上海杨树浦城市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工程部经理章琳琳是最早一批进驻杨浦滨江的滨江建设者。她时常感到,“我是新时代城市更新建设中的一员,也非常有幸能与杨浦滨江结缘。”

杨浦滨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得6年前我第一次来到杨浦滨江的时候,拍了两张照片发了朋友圈,有意思的是,有朋友点赞的时候不忘评论一句,“好羡慕,上班时间还能出去郊游。”原来,当看到照片里满目的芦苇塘和老房子,许多人竟以为我在郊区游玩,这让我有点哭笑不得。

早期的时候,我主要负责点位定位、勘察。身高只有1.6米的我经常要出入草长得比人还高的地方,感觉有点像野外探险。这些年,我亲眼见证了杨浦滨江一点一滴的变化。2017年完成2.8公里岸线建设,2018年年底承办上海城市艺术季20个国际甄选作品的落地,2020年,呈现5.5公里的公共绿化带……午休的时候,我喜欢去雨水花园、水厂栈桥等网红景点,呼吸着滨江河畔的新鲜空气,感到一丝丝欣慰。身为滨江的建设者代表,我很自豪,能参与将封尘的珍宝雕琢出来,展现给公众。现在的我,如果恰好在杨浦滨江附近做改造项目,会选择在一些岸段走走看看,就像和“老朋友”打招呼一般。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杨浦滨江时的一幕。当时我们团队正好沿着广场在工作,总书记停车下来和我们握手,我们很激动。我是第一次近距离地和总书记见面。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讲话,很受鼓舞。总书记最后问我们每个人,“你们觉得幸福吗?”我们发自内心地回答“幸福”。

上海是一座拥有神奇力量的城市,因为开放与包容,给很多有理想、有情怀、有创造精神的人实现梦想的平台。随着滨江更新项目的建设,我越发感受到这座城市对地域文化、历史情怀的重视。

活化老建筑需要新理念新工艺

作为杨浦滨江的一名建设者,我对它的历史也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不由自主地开始研究它的前世今生。百年前杨浦滨江因水而兴、因工业起源而辉煌,曾经伫立着大量的绵纺厂、上海第一煤气厂、火力发电厂等。上世纪90时年代的工业大迁移,让这片土地安静了下来,并留下了很多工业遗存与记忆的痕迹。

通过甄别、评估,我和实施团队的技术人员将带有浓厚时代特色、工业特征的工业遗存,通过结构安全加固、构件手工除锈抛光、局部缺损原样修复、外观色彩保护性重整等处理方式,给它们赋予新的功能,变身为艺术装置。这些焕然一新的工业遗存承载着滨江工业历史记忆,仍然矗立在杨浦滨江,向到访的游客介绍着杨浦的过往。

“绿色”“智慧”“舒适”“宜居”“文脉”是新时代城市更新建设的重要理念。作为工作在一线的城市建设者,我在工作中开始思考如何把这些理念融入落实到工程中。

比如景观工程,其中用量最多的是绿植,因其是生命体,故而灵动且具神韵,所谓千树千姿。而恰恰景观图纸最难表现的就是植物的风姿和与建筑、山、水融合的气韵。

在种植过程中,我们通过组团或单点的手法疏密结合,通过精准把控植株的尺度,张合有度地给空间留白。这是因为我和团队研究发现,在公共空间中人们是需要一定的围合度、遮挡度,但过大过密的植株配置,会影响人们的情绪,甚至产生幽闭感,同时高密度的乔木类植株的配置,也会影响到访者与杨浦滨江特有的工业遗存、历史建筑之间的神思交流。所以,新时代城市建设不只是看图施工,更需要用心做事。

将最好的岸线资源留给市民

如今的上海不仅有着45公里的黄浦江世界级滨江岸带,还有着与之匹敌的苏州河滨水步道,实现了将最好的岸线资源留给市民的初衷,让更多优质城市微更公共空间得以集聚人、吸引人,给城市带来活力。

杨浦滨江作为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示范区,继续在给老建筑重新赋能注入新的活力。这些年,我和团队成员始终在城市更新领域中不断创新推进,薪火传递着“百年工业”的工匠精神。

上海是一座拥有神奇力量的城市,因为开放与包容,给很多有理想、有情怀、有创造精神的人实现梦想的平台。随着滨江更新项目的建设,我越发感受到这座城市对地域文化、历史情怀的重视。时空之间的元素交流通过最新的科技手段和古朴的传统手工艺两种方式在更新项目中大胆地应用与实践,考验着我们对新技术的了解与传统工艺的认识。

作为城市建设者,未来,我会在工作中以务实的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响应新时代的要求,在我热爱的建设工程岗位上尽心尽力。

讲述人:章琳琳 整理报道:首席记者 范彦萍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马鈜 常鑫 徐易飞/图、视频 张晨曦/剪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