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元素食堂、温暖的志愿者,上海海洋大学用心迎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近日,上海海洋大学迎来了来自各省市的3000余名本科新生和1900余名研究生新生。海洋元素的食堂餐厅、温暖的志愿者……虽入“沪”已晚,但学校用心用情,精心布置和准备,为新生带来温暖。
▼ 用心迎新 ▼
“海洋”餐厅炊烟袅饭菜香
经过2个多月的改造,第一餐厅以高颜值跻身上海高校“网红”餐厅之列。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餐厅内使用了海洋元素,大大小小的“水波”和“气泡”,赋予空间灵动的感觉,没有过多繁复的设计,简约而清新。在设计思路上,通过家具、天花板造型、颜色,大空间被划分为不同的小空间,使整个就餐空间具有多样性、独特性。
“在颜色搭配上,原木色的穿插使用,使空间具有统一性和连续性,再配以白色和水青色,给人以恬静之感。”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挑空区顶部,设计师精妙地塑造了海浪造型,增强了空间的张力和活力,寓意着坚毅并充满青春活力的海大学子,从上海海洋大学奔赴更美好的未来。
这里还不仅是美味聚集地,还可以休闲、交流、研讨、学习。既有可以小组讨论的四人桌,也有供看书写字的阅读位,为了满足学子们的胃,第一餐厅还增加了不少厨房设备,除了能烹饪大众美味外,还将新增一系列品牌小吃档口,诸如零食铺、奶茶、馄饨、山东煎饼、酸菜鱼、炸鸡、肉夹馍和酸辣粉等。
▼ 贴心服务 ▼
志愿者人均日行3万步
为了更好地做好迎新工作,学校共招募287位迎新志愿者。除了一些志愿者服务的位置相对固定,如引导、扫码等,另外94位同学一天的总运动步数为2830013步,人均走了30106步,相当于每位同学走了37个标准操场。从校内搬行李,到帮忙办手续,最后送进宿舍,“新”人即家人。从一号门到学生宿舍,志愿者穿梭于校园之间,奔走在人群之中,热情满满。
让志愿者孟玉丽感触最深的就是“学弟学妹都很有爱”。“没想到的是,为了怕学长学姐太过辛苦,‘萌新’都是尽量自己拎着走。在搬运行李的间隙,我还会给学弟学妹,介绍校园的各个角落,已经和好几位学弟学妹约好之后逛校园!”
志愿者张亚涛说自己“痛并快乐着”。“脚痛,因为走太多路;手痛,因为搬东西累;脸痛,因为戴口罩勒。但我觉得做志愿者很有意义。”来自帕劳的2020级海洋科学学院本科生RAMARUI JUSTIN OMAK(马克)主动申请担任迎新志愿者:“在做志愿者工作的时候,我结识了许多新朋友!”
▼ 以“新”赢心 ▼
为新生筑理想征程
据悉,新生开学前,各学院辅导员对新生进行点对点联系,提前一一对话新生,了解学生行程、提醒学生做好防护;同时因疫情防控管理,新生到校后,按照要求进行健康观察,为不影响新生正常学习生活,在报到前一天,学校组织师生志愿者,将新生行李物品送至新生所在宿舍。
新生报到当天,学校在临港大道地铁站设立新生接站咨询处,在此期间,师生志愿者全天候开展接站、咨询服务,确保新生到站后及时通过学校迎新大巴接送闭环送到学校。
新生到校后,学校组织近500名师生志愿者助力迎新工作,入校后,新生直接前往所在小区,领取宿舍钥匙、一卡通,整个报到过程快捷、高效。每个小区内,安排教师团队24小时全天候入驻小区,全力做好学生健康观察期间生活、学习等各方面保障。
新生到校前,学校依托SHOU海洋学工开展“亲爱的,我想对你说”“我的横幅我做主”“请接过海大的第一个话筒——开学典礼发言人选拔”等活动,使新生们提前感受来自海大的温暖。 此外,学校还将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学典礼、新生入学第一课等,新生将切身感受海大百年深厚文化底蕴和多彩校园生活,体悟海洋人的时代使命,树立大展宏图的决心。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