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运量公交71路公开招聘“会讲红色故事”的85后乘务员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
中运量公交71路是上海公交的标杆,在明星线路上当乘务员是一种什么体验?久事公交旗下的巴士三公司近日宣布: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若干名中运量公交乘务员!
◆ 从结结巴巴到业务骨干 ◆
本次招聘既为支持推进中运量公交品牌建设,进一步提升中运量71路安全服务水平,更为中运量71路西延伸后储备足够的乘务员资源。
招聘对象为20—37周岁女性,要求:身体健康,五官端正,性格开朗,具备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精神,乐于奉献,中专及以上学历,具备英语口语能力优先录用。看起来门槛并不高,却又不低:因为71路沿途人文景点和红色场馆已经扩展至20个,需要乘务员“会讲红色故事”。
“中运量71路自2020年推出红色讲解服务,得到了广大市民群众的一致好评。”85后骨干乘务员崔文雯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目前,我们车队乘务员全员’红色讲解’是在每天9点至下午16点,对沿线的红色景点与城市地标建筑进行讲解服务,比如途经成都北路站的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就要给乘客介绍红色建筑的历史文化故事以及场馆的开闭馆时间等。”
小崔坦言,刚拿到稿子时,她是背稿子的,但是背和说始终是两码事,当她第一次尝试在车厢沿途讲解红色故事时,紧张极了,结结巴巴了一路。虽然很害羞,但她还是坚定地告诉自己:只要努力没有难事。
终于在一次次的车队专业讲解培训以及在车厢内不断尝试后,她的讲解功力变得越来越成熟,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样的蜕变也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接触红色文化后我对党史也越来越有兴趣,并且很荣幸地接连2次参加了国资委举办的学习党史教育,以丰富我的讲解内容。”
从此,小崔积极把握好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丰富红色内容,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
◆ 练好“倡、念、做、打”基本功 ◆
中运量71路起于外滩的延安东路,止于闵行区申昆路公交枢纽站,直接连通虹桥枢纽与人民广场、城隍庙、外滩商圈。作为上海首条中运量线路,同时又是一条行驶在申城东西交通走廊的高品质公交线路,可以说,中运量71路是上海城市的窗口。
2017年线路开通时,毕业于二工大公共关系学专业的崔文雯便应聘当上了乘务员。在此之前,她已经当到了4S店的经理行政助理。一个学公关的本科生,为什么放弃4S店经理助理职位,选择当一名公交乘务员?
“当时正好看到71路在招聘乘务员,看了介绍后觉得这是一个不一样的领域。”崔文雯认为,公交的变化,是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小小的车厢就是一个小社会,在里面会遇到许多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每天都会发生不一样的故事。“如何高质量地做好这份工作其实也是对自己的一次新挑战,所以我选择了公交行业。”
目前,中运量71路一共有143名乘务员,平均年龄36岁,本科学历占9%,大专学历占40%。
无人售票有人服务,如何才能胜任中运量71路乘务员的岗位?崔文雯来支招:“在工作中时刻保持热忱,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服务好每一位乘客。”
据介绍,中运量71路首创了“静音车厢”,倡导市民乘客文明乘车,同时,还对司乘人员开展培训。车程中,乘务人员要轻声细语为乘客解答问询,到站报站作简单提示;当有车厢喧哗等不文明情况发生时,乘务人员将及时做出“友情提醒”,引导乘客养成“文明静音”的乘车习惯。
“71路中运量车队由我们全国劳模驾驶员方进为首的‘方进车组’形成了一套以‘倡、念、做、打’为总体思路的‘基本功’。”崔文雯介绍说,“倡、念、做、打”就是“倡导”文明车厢、“念”好文明用语、“做”到旗语的3个“百分百”、主动关心乘客“打”招呼最为重要。
崔文雯希望新进乘务员跟自己一样,始终以微笑面对每一位乘客,坚持做到“眼勤、嘴勤、腿勤”,“以我们的微笑和热忱,来提升城市公交、车厢服务的温度。”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